《药》公开课教案8
|
|
作者:车兴泽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5-10 |
作者EMAIL:ewrrt@sdf.com
<<药>>公开课教案
第一课时
一、预习题
二、鲁迅及小说三要素,本节课重点谈本篇文章的故事情节和写作目的,实际上你弄明白鲁迅找的药是什么就可以了
三、背景
大家都知道那时军阀割据有直系,桂系,皖系,奉系等;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更名成果就任了中华民国大总统;又有张勋复辟,怎么办,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一片混乱,许多革命者和志士仁人都在探索救过救民的道路,鲁迅先生以1907年秋瑾起义为背景用独特的眼光写下了独特的论断?(秋瑾何许人也?号鉴湖女侠, 曾在日本留学,和鲁迅是好朋友,既是女同胞,肯定倡导男女平等;又是有志青年,从小就把〝花木兰〞当作榜样,立志要成为巾帼英雄,1905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同盟会, 1907年秋瑾回到绍兴组织起义,想力挽狂澜,拯救中国,结果计划泄露而被捕,英勇就义于文章中的古轩亭口) 20世纪初的中国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人,人有了病就要吃药,只有如此才有痊愈的希望,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那么什么样的药才能救中国?作为民族魂的鲁迅找到这剂良药了么?今天我们就学习鲁迅的药.
四、同学回答问题:
1、看彩图,一看是两位老人在坟场, 一个是华大妈;一个是夏四奶奶,可以看出这篇小说是悲剧结局,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里有价值的指的是什么?觉醒的民众,即革命者,她们站在谁的坟前?夏瑜的,一个是华大妈;一个是夏四奶奶,文章有几家?几口?从两家看就是文章的两条线索?明线和暗线,两条线索有什么好处?这个问题先保留
2、同学迅速浏览课文,回答文章中涉及了那些人物?共几个人?怎样分类?为什么?分为反动派;革命者;普通民众
3、华老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底层的贫苦人民;勤劳,善良;又有愚昧,麻木,落后的思想;康大叔是一个封建统治阶级的爪牙,是一个刽子手,目中无人,粗野无礼,流氓;夏瑜敢于造封建统治的反,革命热忱很高,有斗志
4、分析主要人物?人物名字的暗示?小说写华夏两家的悲剧,华夏暗示中华民族之意,实际上特别有意思,华老栓的〝栓〞是塞子的意思,老栓和小栓暗示了广大人民群众从父辈到儿辈满脑子仍就是封建愚昧落后麻木的思想,尚未觉醒;〝瑜〞是美玉的意思,例如瑕不掩瑜,那么夏瑜不仅暗示了真实革命者秋瑾;而且暗示了他是中华民族的精英,先进革命者觉醒者
5、同学们浏览课文给文章的四个部分加四个小标题?他们交叉,也就是结合的地点在哪?什么时间?
一 二 三 四
华家(明线) 老栓买药 小栓吃药 茶客谈药 华大妈上坟
刑场 茶馆 茶馆 坟场
药(人血馒头) 契合点 连接 勾连 交织 融合
康大叔 后半夜 当天早晨 当天上午 第二年清明
夏家(暗线) 夏瑜就义 夏瑜血被吃 茶客谈论夏瑜 夏四奶奶上坟
民众愚昧到相信人血馒头可以治痨病,简直是迷信,这与相信法轮功有什么差别?夏瑜可悲到什么程度?被同宗出卖;被同族耻笑;被亲族误解,多么可悲;多么寂寞,简直是革命者的悲哀,鲁迅心中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6、找出文章的高潮是哪部分?为什么?
第三部分,因为侧面暗示出夏瑜是革命者,小栓吃的就是夏瑜的血,普通大众吃的是革命者的血,令人震撼,发人深思,最令鲁迅痛心
7、两条线索的好处?可谓一箭双雕、一石二鸟,把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全部写出来了
8、总结:愚昧的民众和革命者的悲哀
9、两者的关系:愚昧民众的不理解,导致了革命者的悲哀,革命者为愚昧的民众奋斗牺牲了,愚昧的民众却不知道牺牲为了谁?以为血可以享用,可以看出资产阶级革命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换句话说资产阶级革命不是拯救中国的良药.
10、那么拯救中国的良药是什么呢?因此文章的标题可以为找药? 或为疗救华夏找药?那么鲁迅独特眼光有独特论断么?肯定是有的,是什么呢?
11、从人物数量分析药是什么?这就是跷跷板原理
12、总结: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才可以救中国,这就是鲁迅的要找的药
五、课堂练习
13、对联
茶馆谈药众人齐欢笑 坟场祭子老妪共悲伤 可怜华夏 反衬
14、《药》选自鲁迅小说集_____,反映了______时期中国社会现实的一个侧面,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_镇压革命_____和___愚弄群众____的反动本质;表现______的愚昧和______的悲哀。
五、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找出环境描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