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原毁》教案6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9-15


 《 原毁》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古文句式句法及文言词汇等  
2. 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认识滋生“毁”的根源及其危害; 
2、根据本文,了解“原”这类论辩文体的基本特点; 
3、学习文章多角度、多层次对比的说理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并检查预习:作者及古文运动(提问学生讲述)
二、释题:(提问)  
    《原毁》是韩愈的“五原”(《原性》《原道》《原毁》《原人》《原鬼》)之一,“毁”就是诽谤、诋毁,“原”就是推究、探求,“原毁”就是探求诽谤滋生的根源。作者是有感而发:安史之乱后,唐朝执政者及世族大地主结党营私,而由于上层统治者求全责备,下层地主阶层很难登上政治舞台,即使得官,也“动而得谤”,屡遭排挤。面对这样的现实,韩愈写下此文,希望引起上层统治者的重视,抑制诽谤的滋生。  
三、自学指导:读文章,理结构
    第一段,古之君子
    第二段,今之君子
第三段,推究原因。
第四段,写作期望。
四、合作探究:落实字词句
第一段:
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责:责备,要求。重:严格。周:周密、全面。待:对待,要求轻:宽容约:简少。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
2、/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严格而全面,所以就不怠惰;宽容又简约,所以别人就愿意做好事。
/闻古之人有舜者……而我乃不能是!”
★求:寻求。所以:……的原因,……的道理。是:这样。
听说古代的圣人舜,他的做人,是个仁义的人。探究舜所以成为圣人的原因,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个人,我也是个人,他能这样,我却不能这样!”
3、/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以:而,连词,表修饰。就:追求,仿效。早晚都在思考,去掉那不如舜的行为,发扬那些与舜相似之处。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也
★(他们)听说古人中间有个叫周公的,他的做人,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4、/求其所以为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探究他之所以成为周公的原因,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个人,我也是个人,他能这样,我却不能这样!”早晚都在思考,去掉那不如周公的地方,发扬那些与周公相似的地方。
5、/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 焉:代词,他。是人:这人,指上文所说的“古之君子”。病:弊病,缺点。
舜,是大圣人,后代没有能赶得上他的,周公,是大圣人,后代没有能赶得上他的;这些君子却说:“赶不上舜,赶不上周公,就是我的缺点。”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
★ 这不就是要求自身既严格又全面吗?
6、/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 是:这。足:足够,足以。
他对待别人,说道:“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就足够算是个善良的人了;能擅长这个,这就足够算是个有才技的人了。”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 即:就……看。(他们)只要求别人有某一个方面的长处,而不苛求他的其它方面;就他现在的(表现)看,不追究他的过去,提心吊胆只害怕别人得不到做好事应得的益处。
7、/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 
★ 易:容易。修:学习,求进步。能:学会,掌握。
一件好事是容易做到的,一种技能是容易掌握的,他对待别人,却说:“能够有这样的优点,这就够
了。”又说:“能够擅长这个,这就够了。”
/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这不也就是要求别人宽容又简少吗?
第二段:1、/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详尽、全面。廉:少。
现在的君子可不是这样,他要求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很少。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自取:自己取得(进步或收获)。(对别人要求)周详,所以别人难以做好事;(对自己要求)很少,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
2、/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 …… “我能是,是亦足矣。” 
★自己没有什么优点,说:“我擅长这个,这就足够了。”自己没有什么才能,说:“我掌握了这个本领,这就够了。”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以:来,表目的。欺于人:欺骗别人。少:稍。已:太、甚,表程度的副词。
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良心,还没有多少收获就停止下来,这不就是要求自身太少了吗?
3、/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不足称:不值得称赞。用:功用,本领。
他们要求别人,说:“他虽然能做这个,但他的人品不值
得赞美;他虽然擅长这个,但他的本领不值得称赞。”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计:考虑。图:考虑。闻:名誉、声望。
抓住他一方面的欠缺而不考虑他多方面的长处,只追究他的过去而不考虑他的今天,提心吊胆只怕别人有声望。
4、/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谓:称做,叫做。身:自身,自己。
五、达标检测:《双成学案》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二、自学指导:自学第三、四段,解决字词句:
1.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译文: 

2.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 
应:             与:                    然: 
然:                     是: 
3.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是故:                     修: 
译文: 

4.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有作:          存:                 几:               理: 
译文: 
三、合作探究:
1.    本文的中心论点?(用原文回答)  
      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自己不求进步(不能修)  
      忌——害怕别人有进步(畏人修)  
2. 主题 
    本文从待人、对己两个方面,通过古、今“君子”的对比,指出他们的不同表现和态度,进而得出“怠”与“忌”乃是毁谤根源的结论。希望能引起上层统治者的重视,抑制诽谤的滋生。  
    《原毁》脉络  
     第一段:古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第二段: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第三段:揭示“毁”的社会根源及危害  
            根源——怠与忌  
             危害——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第四段:写作意图及改变这种风气的殷切愿望  
            (论“毁”与“国治”)  
3.写作特点:  鲜明的对比。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留侯论》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原毁》作业练习
《原毁》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原毁》练习(教师版)
《原毁》表格式教案7
《原毁》导学案
《原毁》同步练习
《原毁》教学参考
《原毁》ppt课件5
《原毁》ppt课件4
《原毁》学案
《原毁》阅读练习及答案
《原毁》教学设计5
《原毁》mp3音频朗读
《原毁》练习题
《原毁》教案4
《原毁》读后感
《原毁》教案3
《原毁》教案及练习
《原毁》ppt课件3
《原毁》ppt课件2
《原毁》ppt课件1
《原毁》原文和译文
《原毁》教案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