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为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健康而斗争》教学设计2
|
|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11-01 |
继续为祖国语言文字的纯洁健康而斗争
教学目标:1、明确文体,分析本文的结构特征
2、讨论论据的多角度、多视点
3、分析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
4、自行查阅,理解文中出现的名词术语
教学重点:分析本文结构特征
教学难点:多角度、多视点的论据
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先给同学们介绍一段汉字发展史:
秦始皇统一六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最主要内容之一是推行“书同文”政策,以保证中央集权的政令统一,从此,“六国文字”不复存矣。
汉代也是统一的大帝国,文字也是统一的。
魏晋南北朝,400年的政治分裂,又出现了严重的“文字异形”,使得唐王朝在实现全国统一后,进行大规模的“正字学”运动,使汉字得到空前统一,并使楷书的规范一直沿用到今天。
以上汉字发展史证明:政治的统一总是与“书同文”相联系,而“文字异形”总是和政治分裂相始终。所以,历代王朝都要求“书同文”、“语同音”。
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国家的统一需要语言文字的规范
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为这一工作努力呢?回答应是肯定的,本文的标题就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这一立场。
(板书课题:继续为祖国语言的纯洁健康而斗争)
2、删去题目中“继续”一词可否?它说明什么?
3、生自读课文后,问:
①本文的文体?(议论文)
②从议论方式来看,它属于?(立论)
③议论文的基本行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④据此把文章1至7节分为三部分
(明确: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第二部分:第二到六自然段;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
4、分析:
一、①作者是如何提出这一论题的?
——由当前社会上语言文字使用混乱的现状,引出论题
②哪一句表明作者的态度?
——末句:它必须……高度……
二、接下来的第二部分是作者对所提出的论题进行论证,即详细阐述为什么需要语言文字规范的道理。
共五节文字,分别从三个不同角度说明这一道理。
角度一:
①读2、3两节文字,问:作者首先认为语言文字的规范是出于什么需要?
——国家的统一、国家的建设
②第二节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正反对比论证:正(世界上任何一个统一文明的国家……)
反(……导致国家的分裂和地区间的矛盾冲突不断)
——摆事实:举秦始皇和历代王朝的例子
补充:这些例子说明什么?(证明中国人早在古代就认识到统一规范的语言文字对维护国家的统一所起的作用)
③第三节中:为什么党和政府在1955年我国的经济刚刚过了困难的恢复期,就提出要在全国推广普通话和简化汉字?(让学生在练习册中完成)
——文中:这是因为当时……文化水平
三、作业:①练习册:内容理解
②课后练习五
第二课时
一、分析问题:
角度二:
①第4节作者又从哪个方面进一步论证?
——信息传输手段和速度
②为什么信息时代,对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越高?
——简化字少占计算机内存空间,传输速度快;
普通话适用于声控计算机
③理解名词术语:信息高速公路
角度三:而后作者又通过考察汉语汉字的演变过程,揭示了汉语言文字演进的规 律和趋势,从而使论题更有说服力。
①为什么今天的普通话会成为全国通用语?
②汉字演变的最大规律是什么?(笔画趋简)
(或:为什么说简化字是汉字历史的合理延伸?)
③为什么这一部分的论述更有说服力?
——完全着眼于它的历史必然性,这是客观规律的揭示
二、明确了为什么语言文字要规范化,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作者有没有提出根治这一问题的措施,如果有,具体是什么?
读第7节,简要概括
——加强语言文字的法治;提高全民族语言文字素质。
三、第8自然段,文末点题,呼吁继续为祖国语言的纯洁健康而斗争。
四、总结:全文从语言文字使用混乱的现状引出论题,这是提出问题。
然后紧紧围绕论题,逐层展开论证,强调规范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必要性、必然性,这是分析问题。
第三提出根治语言文字混乱的措施,这是解决问题。
最后的呼吁,照应开头的论题,使论点与论题首尾相圆。
五、课堂练习
六、作业:①练习册:语言揣摩
②课后练习1—-4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