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2
作者:hongzhuchuncan  上传者:hongzhuchuncan  日期:21-05-21


21《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认识“诣、禽”两个生字,会写“梁、诣、禽”三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2.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3.感受文言文语言的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敏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并解题。
我们以前学过《守株待兔》《精卫填海》《亡羊补牢》《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类文章,从语言特点上来说有一个相同点,一般统称为文言文。
其中《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两课还有相同的地方:1.都是出自《世说新语》,2.都是讲的一个聪明小孩的故事。
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篇出自《世说新语》的关于聪明小孩故事的文言文──杨氏之子(生齐读课题,师板书)。
师:下面请大家边读边跟老师一块写课题——杨氏之子。(提醒:同学们跟写并注意观察笔顺笔画)
师:明白题目的意思吗?(“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孩子。)
二、处理生字词
师:在昨天的预习中,老师要求同学们认读生字,下面检查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首先我们来做一个猜字的游戏,看看谁能猜出这个字。师出示PPT
师:这个字在其演变的过程中,不仅字形发生了变化,表意也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捕捉鸟兽的工具,演化为鸟或鸟兽的意思。
师:在本课中,这个字不仅要会认,还要会写。请同学们用心观察这个字,出示PPT,说一说我们在规范书写这个字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指导书写。
师边板书边讲解边让学生伸出手来跟写。
要求学生准备好的田字格中认真书写1遍,然后同桌互评。出示互评的标准PPT。写完并且达标的同学,用你端正的坐姿低声朗读课文的形式告诉老师;未达标的,依据同桌的点评再写一遍,力争达标。(提醒同学们注意书写的姿势)
反馈:3点都达标的举手。 
在看来还有部分同学书写没有达标,希望你们今后要注意养成仔细观察、用心做事的好习惯!
生字词看来掌握的很棒了!要学习一篇文言文,首先要能读准字音、读畅句子。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二、 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检查读。指1—2生读,点评。齐读。同桌互检读。
2.重点指导读。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刚才听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我觉得仅仅读准字音,读顺畅了还不够。文中有一个稍长点的句子,将此句师生PK读(出示PPT)
师生挑战,(你们能听出老师读的和同学们读的有什么不同吗?知道老师为什么这样读吗?)(停顿)对,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词语与词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
引领学生体验读。
因此,你如果也要想向老师一样读得有停顿,首先就要确理解文意。
那么,从你的文言文学习经历来说,你学会了或者总结出了哪些理解文意的方法?(看注释、看插图、联系上下文、借住工具书)
三、理解文意
(一)同桌合作,疏通文意。
下面我们借鉴这些聪明同学分享的好方法,先自己疏通文意,后同桌合作,一人讲另一人补充、纠错。早完成的再换过来互讲,有问题的举手示意问老师。
(二)讲故事展示: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1-2名)
看来咱同学们对文意理解比较到位了。文中还有一个长句,看谁能读出这一句的味道。
处理“儿应声答曰”句的朗读。PPT出示。
这一句同学们读得很正确、流利了。
四、研读课文,感悟精妙。
1.文中说“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文中哪句最能表现出杨氏子的“甚聪慧”呢?试做分析。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品味词语:应-机智 孔姓-聪惠 夫子-知礼    教师相机板书:聪慧  知礼)
3.如果我们去掉“未闻”直接说“孔雀非夫子家禽” ,同学们语气、表达效果上辨析一下有何异同?(教师相机板书:风趣)
“孔雀是夫子家禽”,也是利用姓做文章,虽能表现出杨氏子的聪明,但语言生硬,不礼貌。而杨氏子加了“未闻”一词就精妙多了:用否定的形式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不是我家的果,请您知道这个道理”这个意思,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幽默风趣。
五、拓展延伸。
1.由此可见,杨氏子是一个聪明、知礼、语言幽默风趣的好孩子。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话后会有什么反应(或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这句话后会有什么表情?会怎么说呢?)?
(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一愣。暗想:我原本是想借“杨梅”的“杨”和姓杨的“杨”字一样来考考这个孩子是不是真聪明,没想到他居然将我的姓和孔雀的“孔”联系起来反问,回答得又是那样婉转,真是了不得!于是他笑着说“耳闻杨氏子甚聪慧,今日一辩,果然名不虚传啊!”)
2.谁能用文言文的形式表述孔君平的反应?
(孔一愣,继而笑道“汝甚聪慧,果名不虚传,此乃可造之材!孺子可教也”)
六、熟读成诵。
杨氏子的聪慧、知礼、风趣,的确让人赞叹。下面请同学们再读文章,要求读出你对杨氏子的赞美之情。
学生练读或展示读或师范读或师生试背课文。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标题: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2
文件大小: 16K
文件格式: zip
作者: hongzhuchuncan
下载地址: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暂无图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杨氏之子》ppt课件4
《杨氏之子》ppt课件3
《杨氏之子》作文改写
《杨氏之子》教学实录2
《杨氏之子》课堂实录
《杨氏之子》说课稿2
《杨氏之子》说课稿
《杨氏之子》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pptx课件(35页)
《杨氏之子》pptx课件(14页)
《杨氏之子》同步练习
《杨氏之子》知识点
《杨氏之子》同步练习
《杨氏之子》教案1
《杨氏之子》教案3
《杨氏之子》ppt课件3
《杨氏之子》ppt课件2
《杨氏之子》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