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考题库 >>高考文言文阅读 >>
《指南录后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7-09-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指南录后序
文天祥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诟虏帅失信,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有删节)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都督诸路军马                    都督:统率
B.吕师孟叔侄为逆                数:列举罪状
C.得奔真州                    间:机会
D.穷饿无聊                        无聊:内心烦闷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归求救国之策                    呼中丞之名詈之
B.资政殿学士行                    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D.而不在使者目                    予犹记周公被逮
C.日与北骑相出没长淮间            郡之贤士大夫请当道
16.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予羁縻不得还
A.而幸生也何为   B.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C.坐桂公塘土围中   D.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则直诟虏帅失信   B.北虽
C.买五人之头而之   D.去今之而葬焉
1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德祐二年,南宋形势危急,一个“迫”字反映了元军长驱直入的凌厉攻势,“不及”暴露了南宋满朝文武官员的惊慌失措和腐败无能。
B.南宋作为战败国在议和时已经陷入被动局面,文天祥之所以“辞相印不拜”而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主要是为了降低自己被杀的风险。
C.文天祥初至元营,不辱使命,捍卫朝廷尊严。“抗辞慷慨”表现出他大义凛然、敢于抗争的气节。“上下颇惊动”显现出“抗辞”的重大影响。
D.作者善于将感情融入叙事。例如选文第4段,既写出当时由中兴有望到无可投奔的处境,又反映出作者由兴奋而悲愤的急剧变化的感情。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2)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20.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宋三百余年取士之科莫盛于进士进士莫盛于伦魁自天祥死世之好为高论者谓科目不足以得伟人岂其然乎              
(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答案】14.D   15.B   16.D   17.B   18.B   
19.(1)元军邀约我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
(2)我立即把元方的虚实情况告诉淮东淮西两个制置使,与他们约定联兵讨元。   
20.宋三百余年/取士之科/莫盛于进士/进士莫盛于伦魁/自天祥死/世之好为高论者/谓科目不足以得伟人/岂其然乎
【解析】选自《指南录》    作者:文天祥       年代:南宋
14.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本题“无聊”没有依靠。#网
15.试题分析:A.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B.都是介词,可译为“用……身份”;C.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介词,可译为“在”/介词,可译为“向”。
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
 
17.试题分析: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B项是名词作状语,其他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
18.试题分析:“主要是为了降低自己被杀的风险”错误,文天祥之所以“辞相印不拜”而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为了尽量降低自己被扣押的风险。二是为了降低被杀的风险。三是为了防止自己万一被扣押,南宋没有主事的人。四是为了争取时间,因为用一个无关紧要的身份去和元人议和,当对方提出自己不能接受的条件时,就可以以自己不能做主,需要向朝廷请示为借口拖延时间。
19.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邀”“纾祸”“以”“大举”。
 
参考译文: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我受任右丞相兼枢密使,统率全国各路兵马。当时元兵已经逼近都城北门外,交战、防守、转移都来不及做了。满朝大小官员会集在左丞相吴坚家里,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正当双方使者的车辆往来频繁,元军邀约宋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我不能顾惜自己了;料想元方也还可以用言词打动的。当初,使者奉命往来,并没有被扣留在北方的,我就更想察看一下元方的虚实,回来谋求救国的计策。于是,辞去右丞相职位,第二天,以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往。
刚到元营时,据理抗争,言词激昂慷慨,元军上下都很惊慌震动,他们也未敢立即轻视我国。可不幸的是,吕师孟早就同我结怨,贾余庆又紧跟着媚敌献计,于是我被拘留不能回国,国事就不可收拾了。我自料不能脱身,就径直上前痛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揭露吕师孟叔侄的叛国行径,只要求死,不再考虑个人的利害。元军虽然表面尊敬,其实却很愤怒,两个重要头目名义上是到宾馆来陪伴,夜晚就派兵包围我的住所,我就不能回国了。
不久,贾余庆等以祈请使的身份到元京大都去,元军驱使我一同前往,但不列入使者的名单。我按理应当自杀,然而仍然含恨忍辱地前去。正如古人所说:“将要有所作为啊!”到了京口,得到机会逃奔到真州,我立即把元方的虚实情况告诉淮东、淮西两位制置使,相约他们联兵讨元。复兴宋朝的机会,大概就在此一举了。留住了两天,驻守维扬的统帅竟下了逐客令。不得已,只能改变姓名,隐蔽踪迹,奔走草野,宿于露天,日日为躲避元军的骑兵出没在淮河一带。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号呼不应。后来得到一条船,避开元军占据的沙洲,逃出江口以北的海面,然后渡过扬子江口,进入苏州洋,展转在四明、天台等地,最后到达永嘉。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指南录后序》《五人幕碑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指南录后序》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指南录后序》pptx课件(25页)
《指南录后序》ppt课件(12页)
《指南录后序》ppt课件(66页)
《指南录后序》教案5
《指南录后序》导学案
《指南录后序》复习ppt课件
《指南录后序》同步练习
《指南录后序》读后感(6篇)
《指南录后序》文言基础知识整理
《指南录后序》知识点归纳
《指南录后序》ppt课件(62页)
《指南录》后序学案2
《指南录后序》ppt课件6
《指南录后序》学案
《指南录》后序教案5
《指南录后序》ppt课件5
《指南录后序》教学实录
《指南录》后序ppt课件4
《指南录后序》教案4
《指南录后序》教案3
《指南录后序》教学设计2
《指南录后序》ppt课件3
苏教版《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教案及练习
《指南录后序》练习
《指南录后序》原文和译文
《指南录后序》ppt课件2
《指南录后序》的二十二个“死”
《指南录后序》教案1
《指南录后序》ppt课件1
《指南录后序》mp3音频课文朗读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