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高效课堂导学案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8-08 |
神木职教中心 职高一年级(语文)高效课堂导学案
班级:___ ___组别:___ ___姓名:______ _____
审核:薛武春
本节课题 《致橡树》
学习目标 1、感受含蓄朦胧的意象。
2、体悟诗人的价值观和爱情观。
3、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歌语言的能力。
4、体会意象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5、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
教学重点 1、理解含蓄朦胧的意象。
2、诗歌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预习案——课前自主学习
介绍作者有关情况
舒婷,当代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1952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她从小就喜欢朗读诗歌,可是少女时代刚刚结束,十年动乱就将她推进了风雨之中。1976年她到福建西部山区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家庭的变故和她个人的遭遇使她倍受痛苦和磨练,也为她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诗集《双桅船》获全国新诗优秀奖,而她的《致橡树》则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品。
《致橡树》写于1977年,一般把它看作是一首爱情诗,在诗中,诗人没有流于狭小的爱情圈子,而是以新颖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为当时新诗中的爱情描写吹进了一股新风。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酝酿于文革期间,是20世纪70 年代末开始出现于文坛的一种文学思潮。因其在艺术形式上用总体象征手法,具有多义性和不透明性以及朦胧美,所以称“朦胧诗”。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人本主义对长期文化专制的反抗。
探究案——课中合作探究
| |
| 标题: |
《致橡树》高效课堂导学案 |
| 文件大小: |
11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