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4-02-18 |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重提“胡服骑射” “胡服骑射”与“商鞅变法”,被称为我国公元前的两次重要改革。两者前后相距不过五十年,但这两次改革又是不同的。在形式上,“商鞅变法”类似“对内搞活”,“胡服骑射”则近于“对外开放”。 “胡服骑射”的首创者是赵武灵王赵雍。公元前307年,赵雍实行“胡服骑射”,在当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战国纷争,七雄逐鹿,列强环伺,恶邻相向……生死存亡的选择,体现了这场改革的迫切性。 任何改革的推行,都会遇到阻力。当时,草民们对于“国是”,无论改良还是改革,没有任何话语权,改革的阻力来自权力核心与权贵阶层。他刚提出“吾欲胡服”,就遭到群臣的反对,最大的阻力则来自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王叔公子成。 既得利益和固有观念都会构成改革的阻力。神圣律条与既得利益结盟,其所构成的阻力,更加冠冕堂皇,难以逾越。华夷之辨,是华夏民族悠久的心理防线。自古以来,都是“用夏变夷”,倘若主动“以夷变夏”,难免会触犯某些人的心理禁忌。“胡服骑射”式的改革只是引进外来先进文化,从表面看,赵雍引进的只是域外的服饰与兵制,但却涉及华夏先民的生活方式与作战制度。这样的改革,阻力之大,是可以预料的。 为反对改革,公子成竟称病不朝。作为一个坚定的国情主义者,他批评赵雍是“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在他眼里,“远方之服”与“古来之道”,是不共戴天的,“古来之道”是立国存身之根基,“远方之服”是灭国亡身之祸源。 蹈常袭故,抱残守缺,是公子成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不适于进步。对外来的器物、典制、文化,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个渐次抵抗、无奈接受的完整的历史链条。今人已经可以毫无心理障碍地乘坐美国飞机、使用日本电器、喷洒法国香水了,但在典制、文化层面,仍然留下了“中体西用”的尾巴。这也是近代中国步履蹒跚的原因之所在。近代尚且如此,何况两千三百多年前。鲁迅先生说:“要进步或不退步,总须时时自出新裁,至少也必取材异域……”(《坟?看镜有感》)由于公子成辈只有权力与利益的算计,根本没有“要进步或不退步”的追求,“自出新裁”或“取材异域”,自然就谈不到了。 | |
| 标题: |
河北省邯郸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
| 文件大小: |
27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