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台湾历史不容歪曲》教案1
作者:xu001207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4-14


15、台湾历史不容歪曲
谭宏凯
教学目标:
1、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驳论文的写作。
2、培养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搜索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学习文章批驳论敌的严密性和深刻性,领悟多种反驳手法运用的妙处。
教学重难点:梳理文章脉络,领悟多种反驳手法运用的妙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题解。
1、“台湾历史不容歪曲” 暗示有人在歪曲历史,也暗示本文文体是驳论文。
2、否定句表达了作者坚定的立场、鲜明的态度和强烈的愤慨之情。
3、“歪曲”指出林奇故意为之的险恶用心。
三、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林奇的观点句,然后分析其内在联系。
明确:(1)、“与流行的传说恰恰相反,台湾从来都不曾真正作为中国的一部分。”
(2)、“清朝和中国不是同一政治和文化实体。”
(3)、“台湾和中国人的集体身份认同迄今依然相去太远”,而且,“他们的历史经验差别太大”,因此不可能实现“自然的政治统一”。
(1)是林奇的中心观点,(2)(3)是支撑观点的材料。他们之间是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2、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批驳论敌的?依据是什么?
明确:首先批驳论敌的观点:“台湾从来都不曾真正作为中国的一部分”。
作者引论敌的话“台湾在1684到1895年间是清朝的一个边远居民点”和详细列举1684年之前上至12世纪宋朝的史实,反驳论敌观点。
其次批驳论敌的论据:“清朝和中国不是同一政治和文化实体。”“台湾和中国人的集体身份认同迄今依然相去太远”,而且,“他们的历史经验差别太大”。
      先理论分析,反驳论敌错误,后以历史事实反驳论敌论据。
最后进一步批驳论敌“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的观点。
      引台湾的相关历史文件,从历史及法理上反驳论敌的观点。
3、根据文章行文思路划分段落层次,并概述段意。
一、(1-3):警醒人们不要轻信林奇那样的知识分子。
二、(4-22):批驳林奇荒谬的观点及论据。
三、(23-40):批林奇的观点,揭露其无视历史文件的实质。
四、(41-46):揭露林奇行为的险恶用心。
四、课文探究
1、回顾驳论文的常用方法。
(驳论点     驳论据     驳论证)
2、驳论点:直接批驳
        间接批驳:归谬法:(引申法):根据对方错误观点进行合理引申、推理,暴露出它的荒谬,从而驳倒对方。
 
      反证法:通过证明与所驳的言论相对立、相矛盾的观点是正确的,从而驳倒对方论点。
                
3、分析本文在驳论中使用的方法。
明确:驳论点:“从来都不曾真正作为中国的一部分”的观点,作者用历史事实进行有力的批驳。
         驳论据:对林奇使用的“政治和文化实体”,“集体身份认同”等论据从道理和事实两方面进行批驳。
         驳论证:“台湾在1684年到1895年间是清朝的一个边远居民点”与观点“台湾从来都不曾真正作为中国的一部分”矛盾。
4、理解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义。
(1)然而,事实证明轻信便会有被误导的危险。
(2)我们或许可以改变正在发生的事情。但我们无法改变过去。
 明确:(1)、此句总领下文。矛头直指林奇,表明歪曲事实,毫无学术人品的所谓知识分子式信不得的,否则会有被欺骗的危险。
(2)总结全文。“改变正在发生的事”是指林奇歪曲历史的事会真相大白。“无法改变过去”指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事实无法改变。
五、拓展
活动与练习:思考文段反驳特点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译文:世人都称孟尝君能够赢得士,贤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顺他,(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逃脱出来。唉!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岂能说得到了贤士?如果不是这样,凭借齐国的强大,(只要)得到一个(真正的)贤士,(齐国)就应当可以依靠国力面向南方称王而制服秦国,哪里还要借助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呢?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下,这就是(真正的)贤士不到他门下的原因。
直接驳论点:“孟尝君能得士”,指出其不“足以言得士”。
       
 
 反证法间接驳论据:“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指出不能得士的原因在于鸡鸣狗盗者出其门,士羞于投其门下。
教学反思:学生初次接触驳论文,应该重点慢讲,细讲。结合实际例子,课堂上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学习驳论文的相关知识。
第四章:书评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台湾历史不容歪曲》ppt课件1
谭宏凯《台湾历史不容歪曲》课文阅读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