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师频道 >>语文论文 >>
语文教学的艺术审美欣赏
作者:杨天老师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1-22


语文教学的艺术审美欣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眼界越开阔,精神享受愈丰富,追求美感愈迫切与繁多。各种欲望充溢其间。
    社会风气影响着中学生的审美观、欣赏观。如果没有正确的诱导。让社会各种思潮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会让部分学生迈入审美欣赏的误区。
    建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从语文课本的内容看,从诗歌到戏剧,从散文到小说,从长篇到短篇等等都有涉及。是对学生进行艺术审美训练的很好的材料。
    一,诗歌的审美欣赏
    我国是诗的国度,诗歌艺术是我国文学宝库的一朵奇芭。从《诗经》到唐朝诗歌极盛期,从宋元诗的演变到近现代诗歌的复兴。无不充溢着受环境与社会挤压的中国的心灵自由独白。
    语文教学在诗歌的析解方面,要净化学生的灵魂,纯洁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前人创设的浪漫意境中,追求自身发散的、创造性的思维闪光。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忧似个长”。从他感叹人生苦短,命运多乖的生命忧虑中,体会到宇宙之无穷,时光之无尽。从而领悟到生命与无限的抗争之乐,虚无与现实冲突之悲。而建立自己的追求的人生目标。
    1,诗歌教学的表意理解。
    初中学生,学习诗歌的第一步是诗歌字、词、句、段的表意理解。只有理解了字、词、句、段的表意,才能进一步深入到意境之中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利用学生手头的工具书读懂诗的表层意义。
    2,诗歌的意境。
    诗歌的意境审美欣赏,才是教学的重点。这也是学生思想发散性思维训练的最好方式。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欣赏中,并不是所有表象信息和情感信息之间的联系都建在直接的经验之上。许多表象和情感的联系,被沉淀下来。由于传统的,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原因,这种联系形成了一些固定的信息。由于历史的沉淀是这些信息蕴含了自身的情感意义,也能唤起相应的情感信息。见“春叶绿枝”而知春意浓浓,生命勃勃,见“秋果”而知丰收,见“松菊”而知高洁,见“松柏”而知友谊长青,长城、大漠、瀚海总有苍凉的边塞情调;南浦、长亭、兰舟往往连结着离情别绪;夕阳、残月、秋霜常常沟通着凄苦的意韵……等等。
    诗的意境是创作者通过情感体念与文字描绘而创设的自然与情感环境。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创设了千里明月夜,独居孤旅人的自然意境。而那种长期客居异乡,怀才不遇,志不得伸,见明月圆而思家人圆的少知音,寂寞冷清,思乡情浓则是诗人创设的情感环境。
    在诗歌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思乡”是该诗的表意,更重要的是要体会到诗人的孤独、寂寞、郁郁寡欢的心境,从而才生思乡之情的深层意即潜在意。
    3,诗歌美的欣赏。
    学生理解诗歌的表意,领悟诗歌的意境,只是学习的第一步。诗歌教学,最终要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艺术美:意境美,韵律美,画面美,情感美……等等。让学生在诗的美的意境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锻炼思维。诗歌是诗人多感的心灵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美的独特发现、独特感受、独特理解。诗饱含诗人的感情,融会了自然美、社会美、人生美于内容之中。创设了和谐的意境。学生在欣赏诗歌的美之时,可以锻炼学生的情感知觉,思维的创造力、想象力。在捕捉诗的潜在意与诗人思维的灵光之中,寻找自己思维与诗人思维的相融点。从而超越前人,迈出创造思维的第一步,让思想在美的自由王国畅翔。
    二,小说的审美欣赏
    小说篇幅较长,容量较大,它可深入细致地描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多种多样的矛盾冲突。是学生增强社会经验、人生阅历,丰富情感世界、内心思维的最好审美内容之一。通过对小说中丰富广阔的社会生活的了解,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斗争的洞悉,鲜明生动的人物情感心理的感受,从而丰富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对人生的把握、对内心心理的调适。
    苦难是人类进步的教师。一部《平凡世界》把人类前行于抗争与困苦之间的人性拼搏淋漓尽致地表现在读者面前。增强了读者的挫折阅历与对困苦的重新认识。而当前中学教育中,受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挫折教育困苦教育明显滞后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语文教学特别是小说教学在这一方面,应承担起自身的责任。特别是小说的审美欣赏应引导学生从心理、思维、情感体念上,重新认识挫折与困苦,达到理性的融情。
    三,散文的审美欣赏。
    散文篇幅短小,题材广泛,三而不乱,形式灵活,长于抒情,语言优美。它不仅有情韵律动的节奏美,也有形象鲜明的画面美和直觉美,更能表达和描写自然的绚丽与质朴、人性的善良与亲切、情感的纯洁与美丽。
    散文所写之物不只是以人物为主,也可广括景、物、事。在散文家的笔下,万事万物都可以纳入抒情写实中。在散文家的眼中,万般形象皆有情,纯客观的描写很少。所以散文的形象具有强烈的作家个性情感,融入了作家的理想形象美,是作家心灵感受。而这种形象也是引导学生审美欣赏的最好材料。散文的描写广泛性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散文的社会生活性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间接的生活阅历。散文的情感性更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而散文也正是以它的情感性,让人深深感受到真善美的力量,使人的情感世界得以陶冶、丰富、净化和升华。
    散文是美文它最能体现人之常情,也最能体现人类真善美的最普遍的情感。因为风土人情是一种融合人们思想和道德观念的美好情感。它表现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天人合一的感觉。
    在引导学生进行审美欣赏活动中,当学生感受到散文的这种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情感时,就会产生一种兴奋、愉悦、满足,进而激起学生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生活、高尚情操的理想和愿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审美欣赏,从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是能够做到的。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语文学习急需更新的几个理念
为教育,需自由
应试教育下的素质教育——实行美育中考改革所思
微信何以威信
小说创作应该有怎样的开头和结尾(一)
不要否定考试---正确认识我们的“科举制度”
这个诗人的诗魂,正是新中国的诗魂
闽南童谣在语文课程中的德育渗透作用
教育者要时刻保持教育的自觉
数字化教学思考
核心素养落地:让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
从李白诗歌的色彩,看盛唐的审美趣尚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全面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邵二泉《墨竹诗》诗意解说
认清真问题,寻找新出路——也谈当今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农村学生教育最优化实验与研究》课题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为学生卓越的发展服务
语文作业水很深
语文阅读设陷问题与逻辑思维ppt课件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职学校班主任谈话艺术初探
立德树人,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个性——语文教师的职业生命
从学到思从知到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智能创新模式
浅议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
从“我”字中认识什么?──认识汉字中的真善美爱之一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意外”也会很精彩——课堂情景的有效导入案例分析
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整合----以优秀的文化基因传承民族品格
写考场议论文怎能“禁列分论点”
初中语文同高中语文的几点不同
如何建立高效语文课堂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
少一份功利,多一些从容——浅谈教师群体的生活现状
《怎样培养农村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课题实验结题总报告
中学语文课堂艺术研究之初探
在线教育给传统教育带来三个层面的变革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实施导学案推进语文高效课堂改革
农村初中新常态下的语文教学,我当尽力而为
探究建立初中语文复习课的有效模式
浅谈语文课堂“激活”的艺术
三角中学“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主题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浅说从词到文章的组织》选录(17页)
浅议如何上好初中语文复习课
浅议如何构建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