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师频道 >>综合教学指导 >>
强化朗读训练,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俊岩  上传者:admin  日期:10-01-01


作者EMAIL:junyan02@sohu.com

强化朗读训练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白银市第九中学(730913)   李   峰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促进教学改革,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着力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强化朗读指导与训练,感悟语言文字的内蕴。学生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训练,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朗读  情感  感悟   优化策略

    初为人师时,就喜欢在早读课时欣赏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那声音纯美、清亮。时间一久,却发现孩子们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往往扯着嗓子比赛谁的声音响亮,机械发声,没有节奏,缺少韵律,感情匮乏,朗读成了喊读,变为唱读。正如叶圣陶所指出的:“随口念一遍,就算是读了,发音不讲究,语调不揣摩,更不用说表示逻辑关系,传出神情意态了,这是不能容忍的。”不禁悲哀:这样的齐读能传达出孩子们不同的学习感受吗?

    一、朗读教学现状分析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语文课堂在朗读方面的确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从学生角度讲,就是平淡的语调,漠然的表情。从教师方面看,表现为目标不明,要求不清。

    读课文时,学生要么一词一顿拖调子,要么词语连成一片无停顿。无轻重缓急,无感情起伏,根本反映不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读课外文章时,添字漏词难为句,疙疙瘩瘩不成调。集体齐读在语调上更显得划一刻板,学生仿佛不在诵读精彩文章,而是机械发声。朗读好者被同化,差者滥竽充数。
 
   有些教师虽然在课堂也经常让学生朗读,但对朗读教学的目标不明,对各年级朗读教学的要求不清,只好随意为之。公开教学中,往往用齐读装饰点缀,或为了问题而读,或为了凑补时间而读,这种盲目随意的处理,又如何取得朗读教学的硕果呢?

    造成上述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传统的分析式教学模式根深蒂固。为了片面追求课堂效率,总认为老师讲得越多越好,朗读甚至在有些老师的课堂上销声匿迹。老师总爱用提问的方式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分析完了,课也就上完了。学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停留在识记的层面上。学习语言,主要不是靠理性分析,更重要的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讲过一个极好的诱导学生情感、丰富学生语言的方法,那就是——给学生读书并指导学生朗读。不读,如何品味词句之精妙,反映理解之深刻?而没有深谙文章的生动与遣词造句的精当,又怎么会有神情并茂的朗读呢?从这个意义上说,讲析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促人感悟。语文教学不是老师讲明白了多少,而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读懂了多少。

    其次是应试教育的影响。考试中只要求记住词句,应付填空默写而已,不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所以学生朗读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忆,老师对学生的朗读弊病熟视无睹,对不良习惯不予纠正。

    第三是朗读教学方法单调的反应。许多语文老师不重视朗读,甚至害怕范读,教学中过多地使用齐读,学生读完后,不给予确切评价,简单的说“好”或“不好”。这种有读无导的做法,对理解课文,提高朗读水平,培养语感,是没有多大益处的。

二、优化课堂朗读的策略

    (一)范读,树立榜样

    梁实秋先生回忆他的老师徐锦澄先生的讲课:“徐先生于介绍作者之后,朗诵全文一遍,这一遍朗诵可很有意思。……不论是古文或白话,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他把文字里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感情,有气势,有抑扬顿挫,我们听了之后,好像是已经领会到原文的意义的一半了。”从这里可以看出,文章的腔调、板眼、感情、气势、抑扬顿挫以及所蕴藏着的意义,都可以通过朗诵来表达。而学生在听老师的范读中,获得了对文章最初的也是最直观的印象和认识,从而激发起自己诵读的欲望,学生在不断地听读、跟读、练读的诵读过程中逐步感知、体会、领悟其中的奥妙,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朗读水平,无论口头表达还是写文章都会受益匪浅。
    范读的魅力是无穷的。教师的范读是最为直接和亲切的,是火种、是催化剂。它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朗读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并产生共鸣。记得我上公开课《乡愁》时,人生地不熟,师生都比较拘束,铃声响起,我深情地朗诵一遍,全场一片寂静,课堂一下子笼罩在浓浓的愁思中。教学中,我也是以讲促读,读思结合。读的酣畅,讲的精要,课堂效果非常好。
    (二)导读,领悟主旨
    在教师范读的影响下,学生们都跃跃欲试了,此时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试读。孩子们听老师读得很美,但自己却读不出味来,找不着美的感觉。此时,教师就必须趁热打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首先引导学生感知文字内容,扫除知识障碍(如读准字音,不丢字添字、不重复、不断句,理解文中关键词句),接着浮现形象,展开想象,通过想象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画面”,再通过画面品味语言,然后把握好语调、语气、语速,边想象边领悟边吟诵。这样反复启发引导,反复吟读,学生最终领悟文章,找到美的感觉。最后达到清人唐彪说的境界:“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那该是一种多么令人向往的语文课堂啊!
    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学习其实就是感知——探究——理解的过程,而朗读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莫怀戚的《散步》,初读觉得故事简单,语言平淡;再读学生就发现了那些琅琅上口的对称句子,在反复朗读、研究这些句子时,学生对文章所体现的家庭和谐美有了更深的理解。
    对于一些思想感情浓厚的文章,老师滔滔不绝的分析代替不了学生的朗读,因为情感绝不是灌输讲解得来的。只有通过学生用心去读,用情去读,他们才能真真正正地理解文章流露出来的情感。如都德的《最后一课》,我没有过多地渲染爱国情感,而是让学生朗读小弗朗士的心里活动及韩麦尔老师异常举动的句子,学生走进文本,与文中人物情感交融在一起,从他们饱含深情的读书声中我已经知道他们对这种爱国情感深有领会。
    (三)品读,传情达意
    品读就是在赏析中品味情感意境,升华对文章的理解。指导学生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随着作者感情的跌宕、心潮的起伏、思维的翻腾去心领神会。课堂上,抓住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精神面貌的语段指导学生细细品读,就能训练学生的语感,准确地把握语言的特点,感悟文章丰富而深刻的蕴意。
    比如《“诺曼底”号遇难记》,在体会船长伟岸人格的时候,我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全身心投入,有感情地读哈尔威船长在危难时刻的语言。有的同学底气十足,嗓音洪亮,我就肯定他读出船长的临危不乱;有的同学读得铿锵有力,颇有气势,我就夸其读出船长的果断坚定;有的同学语速较快、声调较高,我就赞其读出了船长的高度责任感……学生富有情感的朗读,让静止的语言符号变成了鲜活的形象,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对船长的精神品质,同时感受课文言语的精妙,增强了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创造性。
    在语言品析时,学生往往能发现某个语句或词语、标点的精妙,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时要鼓励学生“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如鲁迅先生的《论雷峰塔的倒掉》结尾,“活该”二字为何独立成段?为何不用感叹号?在读思品悟中就可以弄懂:独立成段是为了强调,全文基调是憎恨与冷嘲,宜用句号,若用感叹号就是热骂了。还有张洁的《挖荠菜》第二段说,“小时候,我是那么馋!”怎样理解“馋”?“我”到底馋不馋?引导学生找出相关段落品读,蔷薇枝、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这些东西并不好吃,由此可见“我”不是馋,而是饿,正所谓饥不择食。明白了这一点,学生真正理解了弦外音、味中味,引发了对小姑娘苦难的同情。
    大多数学生特别喜欢朗读古诗词。因为古诗词精炼的语言,整齐的句式,优美的韵律吸引着他们。但对作品中的诗情、诗意不很理解。于是我在教这些内容的时候就采用了朗读法,让他们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想象诗中的画面,进入诗句描绘的境界,体会诗人的感情,与诗人同喜共悲。朗读中学生的思考能力、想象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三、结语
    笔者认为,朗读形式应以个别读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个体独立性。默读、范读、引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伴读、轮读、接力读、抢读、抽签读、表演读等多种方法灵活使用。在教学某一篇课文前,教师要对课文做全面细致地分析。哪一部分适于哪种读法也要做好周密地考虑。这样,就能收到最好的朗读效果。
    高尔基指出:“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为了这种艺术的魅力,我们就应该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的那样:“声转于吻,玲珑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舒卷风云之色。”。达到了这个境界的语文课堂教学,又何须过多地去对课文条分缕析呢?学生们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在润物无声中内化语言,理解课文,体味情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文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让琅琅书声重返语文课堂》符冬莹
2.《朗读教学的现状及改进对策》张连仲
3.《从学生的朗读谈朗读教学》那丽娟
4.《优化朗读教学,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美!》张蕴荣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22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农村初中生读写融合的教学策略初探
自读课文教法探索——从旁批入手
名著阅读不容易,读写画练来助力
如何培养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反思
“农村青年骨干教师”培训体会
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
魏书生的三种教学方法
利用语文课本培养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编写导学案的问题与思考
衡水中学教学要求和上课要求
为啥元稹李绅叫元九李二十二
教师五心是指什么
上好公开课的技巧
给初一新生的第一堂语文课---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2
世界级知名教师的有关教学的建议
浅议如何打造“以学为主“的语文高效课堂
不要拿天赋来吓唬孩子
优秀教师必知的课堂教学经验
线上教学优秀教学案例:心中有学生,线上有精彩
教学指导:一节好课的五个基点
结对帮扶:如何上好一节数学复习课
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模板
2019年全国中小学生竞赛活动清单
预习课文:预习什么——预习的内容
如何提问教学建议
如何考试教学建议
如何上课教学建议
如何备课教学建议
教师要唤醒读书意识
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中学语文教育方法探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
有一种品质叫坚持
做语文教学的有心人
资优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群体研究
学会用心,细节决定成败
寻找那奇妙的“切口”
游戏是道“甜点”
收获在弘扬民族精神月
暑假研修日志
课内预习内容(模板)
追求课堂教学之美——“走进课堂”系列活动有感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与师生价值取向引领的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重点高中课堂教学文化重构研究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