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童趣》导学案
作者:   上传者:xuxinglu2002  日期:09-09-02


5.童趣
主备:    课型:新授       审查:
 
一.预习稿
预习目标:1。积累词语
          2.提高朗读文言文的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1.读课文,试着给下列字注音,读一读,写一写。 
稚(   藐(      强(jiáng)   唳(     怡(    
凹(   )凸(    砾(      壑(    )庞(    虾(  )蟆(   
2.认真默读课文,仔细揣摩课文内容,试着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2)故时有物外之趣
 (3)拟作群鹤舞空中
(4)昂首观为之
(5)又留蚊于帐中,烟 
(6)如鹤云端 
(7)凸者为,凹者为
(8)捉虾蟆,数十,驱别院 
(9)见藐小物必细察纹理
(10)使冲烟而飞鸣
(11)蹲身,使与台齐 
(12)以草
(13)神游其中
(14)舌一吐而二虫尽所吞
3.在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试着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作青云白鹤观。 
(6)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7)蹲其身,使与台齐。 
(8)见二虫斗草间。 
4.再读课文,请概括地说出作者记叙了哪几件“物外之趣”?
 
资料链接:
    《浮生六记》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据考证,最后两卷系伪作,文字亦不如前。
 
二.上课稿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中表现的“物外之趣”。
3.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并积累。
4.品析文章中的“物外之趣”,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5.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感悟课文内容,品析文章中的“物外之趣”,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学习难点:理解课文中表现的“物外之趣”
学习方法:朗读法,读议结合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美好的童年。童年的歌谣、童年的伙伴、童年的趣事……是否还历历在目呢?清代文学家沈复也有过快乐的童年,他写的一篇《闲情记趣》,就记叙了他儿时一些趣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感受一下作者洋溢在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
(二)  检查预习。
(三)  整体感知,把握文意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朗读的情感,并注意停顿。
2.学生再读,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
3.学生听读,找出自己认为最有趣的一件事,分小组创造性地译述。
1假如这件事是你的亲身经历,你在译述时需加入你自己的感受。
2假如你是童年沈复的朋友,你就要以“童年的伙伴“为创造性的译述课文。
3假如你是沈复的师长(父母、老师),你就以“儿子(学生)的傻事”为题,创造性地译述课文。
4.品析趣意    文章中有趣的地方很不少,找出一处,说说趣在哪里。
5.熟读课文,尝试背诵。
 (四)小结    《童趣》是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文辞简约,韵味隽永,我们的童年呢?
(五)当堂练习  
1. 作者     ,字     ,清代       。留传下来的主要作品是          
2.翻译句子 
1故时有物外之趣。
2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3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⒊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能张目对日
 ⑵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⑶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导入:以背诵导入
(一).学生读课文,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1找出文章中音同形不同的字。
2找出文章义同字不不同的字。
3找出文章字同义不同的字。
4找出文章中意义相对、相反的字词。
5找出文章中的通假字。
6找出文章中的省略句。
(二)理清叙事顺序,探究感悟意趣。
1.学生朗读课文,思考:
1文章首句叙写自己童稚时获得的“物外之趣”,依朗读时对句意层次的把握,分析第一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2课文第3段中,“林”“兽”“丘”“壑”俱全的美妙境界完全出于敏锐的童心,它们分别指什么?
3第一段中“忽有庞然大物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句中“庞然大物”指什么?所拔之山,所倒之树又分别指什么?
4课文分叙部分部分描写了儿时的哪些“物外之趣”?
 
4文章中有哪些神态的句子?表现出儿时的作者怎么样的心理变化?
2.文章是围绕”趣”字着墨,展现了一幅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图。那么这种”物外之趣”是怎么产生的呢?
 
(三)拓展延伸   我们的童年一定也有许多有趣的事吧,想想说说,让本组同学先分享一下。
(四)小结:《童趣》是一篇饶有兴味的文章。作者的奇思妙想引发我们很多美丽的联想和想像。“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只有怀有一颗童心,不为什活所累,善于观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生趣。其实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也都是在联想、想像甚至幻想中产生的。我们应当把它充分开发出来,使我们的生活、学习更加多姿多彩。
(二)当堂练习 
 1。解释词语     项为之         数十
观    昂首观之           时     余忆童稚时                     作青云白鹤观              故时有物外之趣
2.本文开头总说“物外之趣”,然后记叙了三件趣事,描绘了四幅图画,依次分别是       、      、      、       
课后反思:
 
 
 
作业:一、积累与运用
1.给句中加粗的字注音。
①项为之。(  ) ②以土凸者为丘。(  )
③盖一癞蟆。(  ) ④鞭数十,之别院。(  )
2.根据下面提供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 ②超出事物的本身。( )
③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 ④未染色的帐子。(  )
3.你能根据下面句子中数词的使用情况,总结一下这几个句子使用数词的规律吗?
①见二虫斗草间。       ②盖一癞虾蟆。
4.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5.填空
①默写句子。 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拔山倒树而来。
②文学常识。
《童趣》节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______ 代文学家。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②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6.选文第①段中“私拟”的自然景物有哪些?
7.选文第②段,表现作者的情绪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①②段间有什么关系?
9.作者为什么“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而不将它打死?
10.生活中,你有过作者描述的类似的经历吗?写下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描写儿童的古诗大全
《童趣》ppt课件(40页)
《童趣》改写作文范文
《童趣》教学反思2
《童趣》框架教案1
《童趣》ppt课件(12页)
《童趣》知识点归类及比较阅读
童年趣事作文:拔牙
《童趣》知识点归类及比较阅读
《童趣》ppt课件(27页)
《童趣》复习练习
《童趣》复习学案
《童趣》ppt课件(23页)
《童趣》ppt课件(42页)
关于童趣的作文(10篇)
“童年趣事”作文(3篇)
《童趣》教案10
《童趣》ppt课件(24页)
《童趣》表格式导学案
《童趣》复习ppt课件(23页)
《童趣》ppt课件(11页)
《童趣》改诗
《童趣》练习题3
《童趣》ppt课件(48页)
《童趣》课堂教学案例
《童趣》ppt课件(29页)
《童趣》专项练习
《童趣》ppt课件(16页)
《童趣》阅读练习
《童趣》读后感(2篇)
《童趣》表格式学案
《童趣》导学案4
仿写《童趣》
《童趣》课堂教学案例
《童趣》mp3音频朗诵
《童趣》pps课件1
《童趣》板书设计(6篇)
《童趣》练习题2
《童趣》评课稿
《童趣》说课稿4
《童趣》ppt课件(8页)
《幼时记趣》中考题汇编(2005-2011年)
《童趣》练习题
《童趣》说课稿3
《童趣》ppt课件(39页)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