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初中说课稿 >>
《阿里山纪行》说课稿
作者: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9-09


《阿里山纪行》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语文上册“江山多娇”单元中《阿里山纪行》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学设计理念、教材的分析、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教学程序几方面介绍本节课的教学构想。、板书设计一、 一、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阅读技能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为此,《阿里山纪行》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技能,掌握朗读、默读、浏览等各种方法,让学生在与文本充分对话基础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提倡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相互作用,共同对话,借助语文思想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围绕认知冲突,更好的解读文章,提高能力,从而建构新知识。 
二、教材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阿里山纪行》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江山多娇”单元主题下的一篇游记。云山苍苍,江水茫茫,读山品水,意味深长。人们游历名山大川,控访名胜古迹,领略风土人情,能够开阔胸襟,娱悦心灵,启迪智慧,唤醒无限美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中安排这样一个单元,主要目的是为了要通过朗读、品析,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登山临水,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美好情感。
    《阿里山纪行》是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美学家吴功写的一篇游记。这篇游记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游览阿里山所风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了“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扬了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了两岸人民的心融合起来的共同愿望。

    2、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新课程理念,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但要力求“胸中有纲”,更要“目中有人”,即坚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为本。由此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b、学习移步換景的表现手法
  a、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技能
    b、培养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的能力
    c、会写一般描写景物的记叙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阿里山的如画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
    3. 了解课文移步换景
难点:
4. 学会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5. 学会如何向游人介绍当地的景物。

  

三、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本节课在教法上,体现教师的“启发引导”,在学法上,立足文本“自主合作,探索发现”,达到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让学生去理解,去感受,去发现,去创新,避免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
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启发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四、教学程序
 课前布置预习:
  课前诵读全文,自行解决字词障碍,并能复述课文内容,为课堂教学作准备
(一)   创设情境
同学们,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真是美不胜收。
林语堂曾经感慨地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板书)今天我们就随中国当代作家、美学家吴功正一道,去领略大自然的杰作——阿里山的风采。(板书课题)

(说明:这种导入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较快进入角色,参与教学的双边活动。)
(二)整体感知
1、走近阿里山----介绍阿里山
“1、2、3,到台湾,台湾有个阿里山,阿里山山上有神木……”身为台湾中部地区的“山老大”,阿里山可说是名闻遐迩,它并非仅指一座山,而是由地跨南投、嘉义二县的大武峦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大山组成。最高处海拔2663米,以其神木、樱花、云海、日出四大胜景而闻名天下,而每年3、4月间的花季期间,络绎不绝的“寻芳客”更是将山上挤得水泄不通。因此有“不到阿里山,不知阿里山之美,不知阿里山之富,更不知阿里山之伟大”的说法。(通过介绍更激起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
2、默读课文要求:
A、划下表明作者行踪的词语
B、阿里山给人的总印象是什么?用一个字概括你对阿里山的总体印象
(说明:此设计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深入品味互动交流,
           1、  找出表示作者行踪的短语或句子。 
(明确:“台北松山机场”“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经过三个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从火车站到神木,尚有一段路程”“峰回路转,迂回穿过一片林区”“曲径幽路”“几乎在树身之间穿行,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下山的路上”)
2.老师小结:这种写作的方法叫“移步换景”(即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一般游记都采用这种方法。) 
3、过渡: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祖国的山山水水也自有其独特的魅力。(看黑板,完成板书)泰山天下雄,华山天下险,峨嵋天下秀。那么阿里山呢?
4、由填字引入文章整体把握(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并对文章从整体把握;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跳读诵读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者也积极参预)
(四) 总结反馈: 
  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指出不足之处,再次强调学习要点,加深学生的理解并建议课后对其不足之处采取弥补措施。
(五)拓展延伸
 1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带领大家游览我们美丽的校园。
 写出主要景点及其每个景点的特征。 列出景点图。思考完成。
 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评价。
 (学习书本的最终目标是丢开书本,获得能力;通过习作,学习一种记叙方法,也是本单元教学目标之一)
(六)作业
学生收集有关台湾的资料,做一份“台湾百科”的小报,互相交流,共同学习。(学在课堂,得益在课外。扩大课堂的范围和学习内容)

五、板书设计
阿里山纪行
吴功正
移步换景
美、奇、幽、静
设计说明:力求简洁、美观、大方,清晰的展现课堂的主要内容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阿里山纪行》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阿里山纪行》ppt课件(32页)
《阿里山纪行》导学案3
《阿里山纪行》ppt课件(12页)含教案音频
品《阿里山纪行》语言美mp4视频素材
《阿里山纪行》导学案2
《阿里山纪行》教学反思
《阿里山纪行》学案
《阿里山纪行》导学案
《阿里山纪行》ppt课件(28页)2
《阿里山纪行》教案14
《阿里山纪行》ppt课件(28页)
《阿里山纪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阿里山纪行》《美丽的西双版纳》《蓝蓝的威尼斯》《苏州园林》中心思想
《阿里山纪行》ppt课件(21页)
《阿里山纪行》doc图片素材
《阿里山纪行》教案13
《阿里山纪行》教案12
《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11
《阿里山纪行》ppt课件13
《阿里山纪行》ppt课件12
吴功正《阿里山纪行》原文阅读
《阿里山纪行》ppt课件11
《阿里山纪行》mp3音频素材
《阿里山纪行》教案10
《阿里山纪行》教案9
《阿里山纪行》教案8
《阿里山纪行》教案7
《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6
《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5
《阿里山纪行》《蓝蓝的威尼斯》教案及练习
《阿里山纪行》ppt课件10
《阿里山纪行》课堂教学实录
《阿里山纪行》ppt课件9
《阿里山纪行》ppt课件8
《阿里山纪行》ppt课件7
《阿里山纪行》ppt课件6
《阿里山纪行》ppt课件5
《阿里山纪行》ppt课件4
《阿里山纪行》同步训练
《阿里山纪行》教案4
《阿里山纪行》同步练习
《阿里山纪行》ppt课件3
《阿里山纪行》检测与评价
《阿里山纪行》综合能力测试题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