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法宝”-----情感交流
|
|
作者:马驰骋 上传者:333333 日期:08-06-09 |
作者EMAIL:MCC@126.COM
教学的“法宝”-----情感交流 漾濞一中初中部 马从源 八年前,个子非常矮小,身材十分瘦弱,相貌平平的我走上了神圣的三尺讲台。家人和朋友都为我捏了一把汗:“学生能你的话吗?你能‘震’住学生吗?”因为我即将任教的这所学校的学生可是调皮得出了名的,令很多老师都头痛。我自己却不怎么担心,因为我为这份工作准备了一个法宝------情感交流,我相信这个法宝能弥补我外表上的平庸,相信这个法宝能让我在讲台上绽放出美丽的一面,相信这个法宝能让我从容面对教学工作中遇到的所有困难,相信这个法宝能让我爱上并做好这个太阳下最光辉的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作为一个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动,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使得双方互相走进对方精神、情感和整个心灵世界,并以此建树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学互融的基础上,使教学能听之顺耳,理之达心,知之入脑,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境地。 一年又一年,这个“法宝”没有辜负我的厚望,并且越来越有神威,我不仅让当初为我担心的家人朋友大大舒心,而且也真的爱上了这个神圣职业,成长为一个让家长放心,学生喜欢的好老师。没有人再小看我的外表,没有人再笑话我站在讲台上象个学生,没有人再批评我的板书只能从黑板的中间开始......我教的学生说,“我们班体重最轻的人是我们马老师。”再也没有嘲笑,满是亲切,满是自豪。这一切都是因为我在工作中倾注了我的情感,我的爱,都是因为我时时注重与学生作情感上的交流。 回顾几年来的工作,我简单在把在教学中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的一点心得整理出来,与君共勉。 一、“爱”是教育的的基石。 “爱”不仅是教育的一切,更是教育成功的保证。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的学说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被人爱和受人尊重的愿望。”如果我们能让每个学生在爱的阳光中成长,学生的潜能就会激发,奇迹就会出现。孟子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要真能用“幼吾幼”之心去呵护每一位学生,春风化雨般地给他们输以爱的醍醐,饮以爱的琼浆,我认为前提是要宽容,用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理解他们身上的不足,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改正。回想起我刚刚走上讲台时那些调皮学生的嘲笑,他们给我起的那些侮辱性的绰号,想起他们犯的那些让人忍无可忍的错误,我也会很生气,很失望,也会掉很多的眼泪,但把眼泪擦干后告诉自己,“他们只是孩子,大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是小孩,他们这些表现只是单纯,只是幼稚,原谅他们,也给自己一个台阶。”育人之道,爱心为先,于是我退却“火爆”,减少急躁,一次又一次原谅那些给我起绰号,与我顶嘴,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并试着去爱他们,“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更何况是在千百年来师道尊严的教育环境中,学生很容易就会被感动,很容易就会对你产生信任感、亲切感,很容易就会把你的话当作“圣旨”。 而这些调皮学生在同伴群体中往往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的影响力非常大,这样就就很容易架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只要能沟通,你就会越来越发现这些孩子身上其实有很多的闪光点,学生也给了我成长的空间。“宽容比鞭子强一万倍”,这是我的心得,也是最大的收获。 说你爱学生,那就对学生要做到“要帮助,不要教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一个孩子跨入学校的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无限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都是神圣的真理。在他看来,你就是智慧、理智和道德的典范......”作为教师,当学生出现过失,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我们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出现,设身处地在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以心交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诚的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克服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赢得学生的热爱的信任,教师的教育才会收到好的效果。如果动不动就一味地去训斥学生,效果适得其反 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几年来,我把对学生的爱化为一个简单的要求:当学生离开我的时候,他们对生活,拥有了 了一份热爱;对人生,拥有了一份自信,对你,对我,对所有的人,拥有了一份真情。 爱是成功教育的基石。教育风格可以各有千秋,但爱是永恒的主题。给学生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训斥;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欣赏,少一些打击。那么,你的教育就会浇灌出一片生机的葱绿,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 二、让“关注”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有一位著名歌唱家说过他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让每一位听众都觉得你在为他一个人歌唱。”教育也是这样,如果想与学生很好地沟通,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觉得你在关注他。最高境界就是让你的每一个学生都觉得你非常关注他,想看到他的进步,他的成功。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主要是这样做的: “目以传情,情以感人。”目光是教师激发学生,传递希望的情感信息,教师要恰当地把握无声语言------目光的运用,捕捉时机,适时向学生传递信息,进而给以鼓励,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例如:在课堂上,有些胆小的同学不爱发言,这时就及时用目光激励他们。有些同学上课走神,也要及时用目光提醒他们认真听课。 重视作业评语。每一次作业,特别是作文,我除了认真批改外,特别注重给学生一个好的评语:发现进步,就表扬;发现错误,委婉地提出;学生有困惑,帮助解决;激励他们相信自己,创造明天。简简单单几句话,会让学生觉得你很关注他,会让他们感到你的可亲、可爱,有时学生还会把一些心理话写在作业本上与我交流。作业评语成了我与学生沟通的一个平台。 记住学生的爱好,小名,甚至绰号,适时对他们的爱好表示理解,关注,大声地在同伴面前叫出他的小名,他喜欢的的绰号。这样会让学生觉得你与他很关心他,与他很近。 记住班上孤儿、单亲、家庭有特殊困难的学生的生日,带领全班同学给这些学生过生日,虽然这样关注的才是少部分学生,但是却可教会大部分学生如何去爱。集体凝聚力也会增强。 三、完善自我,用形象魅力吸引学生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形象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健康的灵魂和健全的人格的养成。教师的仪表与风度,知识和才华,品格与修养往往成为能否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 仪容整齐,端庄大方,知识渊博这些是基本条件。同时,由于社会各方面的迅速发展,学生更偏重能与他们沟通的“交流型”、“亲切型”的教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相信学生,把自己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构建一种“学习共同体”,营造一个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育人环境。我在教学《骆驼寻宝记》时,自己亲自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和学生一起表演课本剧。如果要让学生讲述生活中的一些经历、感觉时,我往往自己先给学生讲我身上发生的,再引导他们述出自己的真情。这样的教学很受学生的欢迎,也无形中增强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魅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努力养成健康的个性品质,广泛的兴趣爱好,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平和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情绪,这些也是教师形象魅力形成的关键。 不管你的年纪有多大,都要知道现在的孩子们喜欢做写什么,什么在影响着他们,你要表现得对他们喜欢的东西也很了解。比如,前几天我班上的学生疯狂的喜欢“快乐男生”,我就关注了几天,然后带他们一起讨论,并让他们找出喜欢这个歌星的原因,再把他们列出的原因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盲目的给他们的指出来。再让他们自己讨论如何安排好学习与娱乐。效果非常好,学生们很感兴趣,积极参与,也自己解决了我担心的影响学习的问题。还有学生上网有利也有弊,社会的发展是需要网络的,我们大可不必将网络视为“洪水猛兽”坚决禁止。我除了在平时带领学生讨论如何健康上网,怎样利用网络外,我还加入了他们班上的QQ群,周末、假期在QQ上与他们交流,还可以监督他们上网的情况。这些做法让我的学生对我是又佩服,又信任。 赏识你的每一个学生 “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而赏识每一位学生的长处,肯定他成长过程中的细微进步,让他不断有成功的体验,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针对相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的教育工作,更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程,如果学生总在经历一次次的失败和长期处于对他们的低评价的环境中,他们的自信会逐渐丧失,由于缺乏成功的体验的成就感,他们将离我们的教育目标越来越远。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指出:“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所谓“长善”就是鼓励学生发扬其优点,从而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我们熟知的教育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即是充分利用了教师的期待和赏识。 任何一个成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何况孩子。作为尚不成熟的孩子,缺点自然多又不善掩饰,学学会令我们哭笑不得。但只要我们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在此基础上赏识孩子的长处,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那么,奇迹就会不断地在我们身边边出现。面对学生一个微小的闪光点,一点点的进步我都会毫不犹豫地竖起大姆指,毫不吝啬自己用赞美的语言给学生以鼓励。同事都戏称我会计“吹捧大法”,我也不生气,因为,无数的事实证明,赏识教育的作用不可估量。 以上就是我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收获的一点点心得。 “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反思,反思然后善教”进步总是不大,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反思,不断摸索,让“让情感交流”这一法宝发挥它更大的作用。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