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作文中心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分析 >>
2007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与对策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6-20


  2007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与对策

 

有深度的高考作文不多
从总体来看,2006年高考作文审题门槛低,用“三”构成的词语很多,以此展开联想与感悟,并且突出对文化底蕴和思辨性的考查,对于众考生而言并不难。可是从阅卷的总体情况来看,文章内容普遍较浅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行文没有突出文化味,这应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一定要重视高中语文教材,不可忽视读本的学习,平时多一点文化知识积累;缺乏思辨性,即没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未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未来,这些都造成文章缺乏深度;写记叙文者少有理性的升华,写议论文者缺乏感性的表达。
十类问题,不可忽视
2006年作文既不是命题作文,也不是材料作文,更不是纯粹的话题作文,属于“半供料半话题”作文。作文命题宽泛,开放性增强,但又有所限制。从阅卷来看,作文存在以下10类不足。
审题不当,忽略命题限制
仔细审题不难发现,命题中仍然暗含限制,这成为区分考生作文质量高下的一个标尺。限制有两处,一是“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产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二是“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从中可以看出,区分考生作文高下的度就是“文章要隐含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可不少考生忽略命题条件限制,仍停留在话题作文要求阶段,将其当作话题作文来写。
表现1:有考生以“团结就是力量”为话题来作文,从开篇到结尾只字不提“三”字,虽然阅卷老师猜测这句话可能是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中感悟得来,可是作者就是不提及,仅当作话题作文来写,这就属于扣题不准。
表现2:有考生写“三叔的高考故事”。虽然从形式上来看,文中有了“三”,可是在内容上仍扣题不紧。按照命题要求,“三”要有意味,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不仅仅是一个数字。
对策:学会审题三要点。
1.把话题作文当作供料作文来看待。
话题作文和供料作文有很大的区别。话题作文强调文章和话题有相关性,材料可用可不用,文体选择的灵活性较大,有利于考生思维发散,而供料作文必须使用所供材料,行文主旨必须与所供材料吻合,文体上一般只能写记叙文或议论文,考生的思维呈线性特点。总之,话题作文具有开放性,供料作文显示限制性。
正因为话题作文具有开放性,很多考生没有意识到开放不是没有边际,忽略了近年来话题作文增加的限制性。如果我们忽视限制,盲目“开放”,就有可能偏离命题的指向。那么,怎样做才保险呢?话题作文一般提供了背景材料,我们可以把话题作文当作供料作文来看待。作文由供料引发联想、想象,如写记叙文,确定和供料内容相同的主旨;如写议论文,则由供料联系社会现实,找准相似点,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分析推论。如果是多则材料构成的话题背景,则注意各则材料之间的联系,以这个联系点作由头生发开去。做到这一点,作文肯定不会偏离题意。
2.将命题关键词语扩展为观点判断。
半命题作文也有关键词,作文无疑要紧扣命题。怎样扣合才保险呢?最好的办法是将命题关键词扩展为一个观点式的判断句,以这个判断句\(可以是一个单句,也可以是一个复句\作记叙文的主旨或议论文的观点或其他文体作文的中心。
3.反复呈现有关话题内容的关键词。
为什么要在作文中反复呈现有关话题内容的关键词?这有两个好处,一是提醒自己,不要写着写着节外生枝,离题万里;一是提醒阅卷老师,我的作文始终紧扣了话题。
这里要说明的是,强调反复呈现,主要是指抒情性文章和议论性文章而言,不是要求在所有的文章中都要这样做。文贵含蓄,文学性很强的作文,不管有无必要,反复呈现话题内容关键词语,就面目可憎了。
时代感不强
考生对题目理解正确,但是没有与时代联系起来
表现:有考生写“三寸金莲”,大谈古代妇女如何受压迫,但就是不和实际联系起来,以古论今的语言丝毫不见。
对策:文章合为时而著。文章要有时代感是无疑的。如何体现时代感?若写记叙文,文中的人物、事件、背景要显示时代气息,反映社会热点,体现时代精神风貌。写议论文,要考虑命题主旨与当今时代在哪一点上契合,对目前社会问题,人们关注的焦点有什么认识。考生可做到:审题看时代,找到命题与当今时代扣合点;选择新材料,文中材料内容是最近发生的事;引用流行语,给文章打上时代的印记。
对词语理解有误
表现:有考生将“三顾茅庐”理解成“礼貌待人”,“三人成虎”理解为“人多力量大”,显然不妥,以此立意难以服人。
对策:如果对命题供选择的某个词语或某句话的理解没有充足的把握,建议回避。
另类形式,不合规范
表现:采用证明、符号、辩论等另类形式写作,但因为掌握不好,显得不伦不类。有些作文用荒诞法、意识流手法,表面看内容含蓄,实际上是含混不清,影响得分。
对策:平常作文时,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另类形式,自由表述。但是考场作文要求尽量规范,所以一旦把握不好,就全盘皆输。因此,在考场上,考生还是应在审题、立意、文采上多下功夫,谨慎采用特殊表达方式。
思想不够健康
有少部分考生在文章中写到了社会阴暗面、庸俗面,但是没有加以批评,有的反而给予欣赏,这实属思想不健康,怎能得高分?
表现:有考生大谈“三角恋爱”、“第三者现象”、“三陪”等,但是没有鲜明的批判观点。
对策:作文要求思想健康,但要求思想健康,绝对不是不允许写社会的阴暗面。学生披露社会阴暗面,不应否定社会,使人泄气,而应针砭时弊,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这是头脑清醒的人才有的认识,是有思想的表现。这样的文章与那些一味歌功颂德,肤浅地说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文章相比,不是有见地的表现吗?
写这样一类文章,考生要注意全面地看问题。记叙文立意,议论文确定观点,既要揭开社会的疮疤,又要让人看到希望;实事求是看问题,不任意夸大事实,不随意编造,耸人听闻;有真情实感,不要玩世不恭;要有正确的引导。
求异性文章,忽略前提条件
表现:有考生对“三思而后行”给予否定,认为这是优柔寡断的表现。这样的求异文章可以写,表现了创新意识,但是作者忽略了前提条件,即在什么条件下“三思而后行”才是优柔寡断的表现,盲目否定不能服人。
对策:避免说理绝对化,加强说理的深刻性。这要求考生的认识全面正确,符合客观实际。在思维方法上要运用辩证法分析。另外,这类求异性文章多是议论文,而衡量一篇议论文章的好坏,有“三看”值得考生注意:
一是看了这面想那面。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考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为了使自己的立论有说服力,逻辑思维严密,在看到事物的某一面的同时要想一想事物的另一面,通俗地说,就是看了这面想那面。文章能够写出两面内容,就很不错了。
二是看到表面求实质。写议论文章必然要涉及到一些具体的事实。有不少同学以为在文章中列举的事实越多越好,有了这些事实就有了说服力,其实不然。作者在分析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时,注意将这一件事和周围的事情,或者说和它有关联的事情联系起来思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论述的深刻性就在这里。
三是看到前面推后面。为了显示问题的性质,给读者更多的启示,当考生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实质以后,还可以“瞻前顾后”,依据已知判断未来。
抄袭试卷材料,犯了大错误
表现:有考生偷懒,在作文中抄袭高考试卷阅读材料,导致低分。
对策:其实作文材料到处都有。如果非要用试卷上的材料,也要用自己的语言灵活转述出来,或者摘录某些语句,千万不能原文照抄,以此作为文章的主要内容。
堆砌诗词华赋,文章华而不实
表现:整篇文章都是华丽的辞藻,但是内容空洞,这说明考生平时积累不够,只是将考前背诵的词语堆砌在自己的作文中。
对策:平时多阅读,多积累,多分析,在增强文采的同时,加强思维深度训练,扩展知识面。
形式上的不协调
表现:有些作文前面看上去是议论文,后面却是大段描述性文字;前面是世界革命,后面是“我”的经历,缺乏过渡,造成形式上的不协调。
对策:善于运用过渡句,学会大和小、点和面之间的过渡。议论文中引例一般应用陈述句。
表达不规范
表现:高考作文都是经扫描后才开始阅卷,有些考生行文不规范,书写潦草,到处涂黑圈圈等,造成扫描后的文章模糊不清,或者色彩暗淡,看不清字。
对策: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考生除了写字规范外,还要使用规范的笔,并且写错后要轻轻涂改。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2021年湛江市高三二模作文评分细则
上海市2020年春季高考作文题大家评
2018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和评析
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细则)
2016年湖北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全国新课标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201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细则及分析
2012年上海市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2012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
2011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评分细则
2011年河南省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及分析
2011年高考作文(全国Ⅱ卷)作文评分细则
2011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2011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
2010年河北高考评分细则
2010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细则及赋分诠释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2010年浙江省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2010年潮州市高三三模作文:拒绝浮躁审题指导ppt课件
2010年南京三模作文(“淘宝”)作文评讲与优秀作文
佛山市2010届高三二模作文写作导引及例文
深圳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考作文题解析及例文
2010年宁波市高三二模作文题解析
2010年郑州市二测作文分析
2010年郑州一测作文分析
2009年湖南高考作文评卷细则
2010年广州高考一模作文东莞评分细则及标杆作文
浙江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作文评分细则
2009年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广州市中考“作文分项分等评分表”
安徽省2008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范文
浙江高考作文评分过程和标准全解读
2008年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细则
2007年全国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2007年全国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2007年高考满分作文评分标准方法介绍
2006年山东省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2006年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