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
摘要:口语是人们进行口头表达和交际的一种途径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甚广,地位重要。教师应抓住机会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口语的途径和方法众多,可以从放声朗读,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大胆复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观察插图,激发口语表达;抓住关键词,启发口语表达;扩展想象,诱发口语表达;展开联想,引发口语表达等方面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口语 朗读 复述 观察插图 想象和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交场合、谈判会议、叙述见闻、说明事理、讨论问题等方面无不运用到口语,无不显示出口语的重要。语言信息的现代化更要求人们具备较高的口语水平。提高学生口语水平,训练学生大声地说话,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才能怎样训练学生大声的、大胆的说呢?尽管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或语文活动课开展演讲,表演绕口令、相声、话剧,主持人竞赛,诗朗诵与赏析等一系列活动,但这些活动的时间毕竟比较短,学生真正参加锻炼的机会偏少。因此,我认为可以充分利用放声朗读,大胆复述,观察插图,抓住关键词,扩展想象,展开联想等方面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获得更多“说”的机会。
放声朗读,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琅琅成韵的诵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各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古代私塾的传统教育,主要是通过吟哦、朗咏、诵读、背诵让学生直觉体悟言语规律,从而达到语言应用的目的。这种方法看似死板,不也培养出像谭嗣同、康有为、闻一多等一批批能说会道的仁人志士吗?现代语文教学同样可以借鉴这种朗读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朗读训练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整篇朗读,重点段落的朗读,精彩语句的品读,分角色朗读,有感情的朗读等等,它们都不失为提高学生口语水平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教学《春》一文,可要求学生整篇朗读课文,朗读重点语段,品读精彩语句。教学《变色龙》一文,可把学生分成叙述者、奥楚蔑洛夫、将军的厨师等若干角色有表情、有感情的朗读。
大胆复述,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复述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课文内容有条理、有重点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教学形式,也是进行口语训练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其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可复述段落,可复述片断,也可复述全文;可详细复述,可概括复述,也可创造性复述;还可以利用形象的图画,直观的板书,有声的语言等等,如教学《老王》一文,可详尽复述老王死前给我送香油鸡蛋的全过程,可复述文中的故事梗概,也可以要求学生把“老王”改为第一人称进行复述等。这样的复述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积累语言,而且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不仅有话可说,而且敢说,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熟练地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观察插图,激发口语表达
各年级教材中都有许多插图,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这些插图不仅浓缩了课文内容,而且能激发学生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插图,有条理、有详略地复述图中的故事情节。也可以根据插图的内容提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口述课文中未写出的插图内容。如教学《女娲造人》一文,可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结合女娲所处时代背景,想象女娲怎样用土造人,造出怎样的人,以及造好人后女娲的表现和心情等等,然后说出想象的内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方法,激活他们的思维,更训练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抓住关键词,启发口语表达
有些文章语言凝练,高度浓缩了文章的精华,概括、抽象,尤其是诗词,语言更是概括洗练。许多内容需要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想象进行扩展加工,化“简”为“繁”,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使其具体化、形象化。如讲授《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一文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断肠”,对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人物进行扩展想象,揣摩此情此景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诗中所透出游子漂泊时的孤独的感情,然后用具体化、形象化的语言表述出来,达到启发口语表达的目的。
扩展想象,诱发口语表达
记叙文在构思过程中,总是对有关内容进行选择与剪接,情节就会时有省略时有跳跃,留下一些“空白”点,给人以发挥想象的余地。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这些空白处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对课文内容作必要的补充,诱发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如教学《芦花荡》一文,可引导学生补充想象“面对敌人灯光扫射,老头子仍轻松自如地摇船”的心理活动;可补充想象“老头子看着鬼子钻进精心设置的陷阱”的心理活动;也可以补充想象“老头子痛打鬼子”的心理活动等等,这样不仅使得整个文章结构完整,而且也诱发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有些课文结尾言尽而意无穷,也有很多发挥想象和诱发口语表达的空间。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思路进行合理想象,准确、生动地用口语表达出来。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可以引导学生想象游行大典之后的情况,诸如游行结束后皇帝大方雷霆或固执己见或掩耳盗铃等内容,并以《游行大典之后》为话题进行口语表达,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展开联想,引发口语表达
联想常常是促进新形象形成的媒介,在阅读教学中,可经常有计划、有选择地启发学生从教材内容出发,由此及彼、举一反三地展开自由联想,并模仿课文的方式,来表述自己要说的内容。同时联想也是引发口语表达,进行口语训练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展开联想。如教学《喂,出来》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以及生活实际,联想随着一声“喂,出来”之后,可能会有什么事要发生,然后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方式,把可能发生的事说出来……
总之,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途径和方法很多,语文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机会,特别是阅读教学的机会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让他们有话可说,有针对性的说,使他们养成“说”的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①《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②《语文创新教育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