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堂教学实录 >>
《都市精灵》课堂教学实录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11-16


一、导入新课 
师:人与动物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常常彼此依赖,也因此有很多关于人与动物互帮互助的故事传为佳话。你能给我们介绍一则这样的故事吗?
生1:我记得1989年1月的一天,一艘航行在太平洋的小客轮触礁沉没。20岁的瓦努阿图居民罗斯琳在海上漂流,突然她发现不远处有两条水鲨鱼朝她游来,她吓的尖叫起来,但鲨鱼并没有伤害她,其中一条在她身边游来游去,另一条则潜入水中捕捉来一条鲜鱼供她吃,直到救援飞机飞临上空时,鲨鱼才离去。
生2:1993年5月的一天,西班牙中西部的阿维拉山有一家四口人因野营迷失在大山深处,走出森林时已是第8天,他们饿得瘫倒在地上不能起来。正在绝望之际,却发现两头大黑熊个叼着一只大口袋放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里边有烤肉、面包、西红柿等食品,这些很可能就是黑熊从别处偷来的。这样每到晚上,两只大黑熊便把各种新鲜食物送来,然后悄悄离去。直到第23天,他们被救走为止。熊本是吃人的猛兽,为什么会一改本性,做出救人的义举,令人费解。
生3:曾经有一个大学生,他毕业之后放弃本来应有的优越条件,毅然进了丹顶鹤保护区,在一次营救丹顶鹤的过程中,他不怕危险,毅然跨进了沼泽地。
师:这三位同学用简要而流畅的语言讲述了动物与人的故事,看来要和动物做朋友并不难,关键在于用心去感受,用爱去交流。只有这样,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舒乙先生的《都市精灵》,共同来探讨一下人和动物如何和谐相处的问题。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课课题\'都市精灵\'中的\'精灵\'二字,在有的神话传说中,是指反抗上天统治的\'恶魔\'。读了文章以后,你对此是否有新的认识呢?请大家带着这一问题,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学生各自朗读课文)
师:(同学纷纷举手)好,同学们读得很快,谁来说说看?生4。
生4:我认为这篇文章的题目很新颖独特,\'精灵\'本来是指反抗上天统治的\'恶魔\',但作者却与\'都市\'连用,人们便产生了一种疑惑:精灵怎么会在都市里呢?从而引起下文。通读全文后便会知道,作者将都市里的小动物比作\'精灵\',从而赋予了他们活泼可爱的性格。突出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为表达作者呼吁人们保护小动物的思想情感作了铺垫。
师:生4分析具体细腻,其他同学有没有类似或不同的看法呢?
(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生5:我基本同意生4的看法,精灵在文中指可爱的动物,这里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动物人格化了,听起来更加亲切,更加可爱,也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师:你们对生5的回答有什么看法吗?
生6:我觉得不太全面,不太深入。文中提到很多精灵,如松鼠、乌鸦、海鸟等,这些动物对人们很友好,是人们的朋友,由此呼吁人们保护动物和动物共同建设地球这么一个家园。
师:好,坐下,生5从拟人的角度说开去,视角独特,语言简练。生6从作者表达的情感出发,见解深入。(有人举手)生7,你说说看。
生7:我觉得\'精灵\'写出了文中小动物的特点,精灵都是非常可爱、机灵、聪明,讨人喜爱的,而且从\'精\'可以看出精灵都是非常稀少的,从而蕴涵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也告诉人们这是非常担忧的事。
师:抓住特点,突出稀少,可见都市里的精灵日趋减少的现状,给人以心灵的触动,很好,坐下。
生8:从\'精灵\'这个词上来看,精灵是指可爱的动物,但从文中来看,我认为精灵不一定指可爱的动物,像乌鸦,其他兽类就不一定可爱,文章的意思是只要人们与动物友好相处,再凶猛的动物也能成为人类的朋友。
师:生8针对生7的发言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看法,就是无论什么动物,只要与他们真诚相处,就能成为朋友,就能共同创造和谐美满的大家庭。作者以\'精灵\'为描写对象,又是议论的触发点,提出了人与动物和谐发展的问题,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质量的愿望。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涵。
所以作者提出每座城市都应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的观点,并强调应以小动物作为\'标志和象征\',足见某种小动物在一个城市的地位和作用。请你再读课文,然后以其中的一种小动物的口吻说一说\'都市精灵\'能给城市生活带来哪些好处呢?
(学生读课文,并练习讲述,几分钟后纷纷举手。)
生9:我是一只灰喜鹊,我跟我的同伴成双成对来到参天的大树上,我们非常地快乐,常常在高枝上跳来跳去,飞来飞去,非常地活跃,给这座大庭院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师:好,灰喜鹊说得怎样呢?(哄堂大笑)
生10:我觉得生9说的并没有抓住给都市生活带来的好处,好处体现不深。
生9:我觉得我是抓住了给这座大庭院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就是给人们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这个好处。
生11:老师,我觉得灰喜鹊并不是成双成对的,生9用的\'成双成对\'这个词不恰当。
(大家小声议论都表示认可)
师:看来,大家要仔细阅读课文,注意用词准确才行。生12。
生12:我是一只大鹈鹕,是一种十分少见的鸟,只有在海上可以见到我,我的长相十分滑稽,在我的喉部有一个大的皮囊,这个皮囊对我实在太重要了,我捉鱼的时候都要用它。人们常常来观赏我,因为我的捕鱼姿势十分好看,就连外国游客对我也非常青睐。曾有一位外国人说我很有观赏价值。我觉得我能给都市人在闲暇时候以一种美的享受而十分快乐。
师:生12以大鹈鹕的口吻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你们觉得讲得怎样呢?
生13:生12讲得十分生动有趣,但我觉得他讲得并不是十分深刻,他只是说到了鹈鹕给别人的观赏价值,其实还可以深一层。
师:你能说说深一层的理解吗?
生13:比如说可以增加一些当别人观赏时,我内心自豪喜悦的描写,或者我当时的神态等,这样才能反映出大鹈鹕与人类的和谐美。
生14:我也有和生13相同的感觉,因为我们文章表达了的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而这一个和谐应该是相互的,所以讲述时应该突出两方面,体现和谐共处。
生15:我觉得生14的观点有对的一面,比如和谐是相互的我是认可的,但他认为的两方面都要突出,我不同意。
师:为什么呢?
生15:因为这样就没有重点了,就没有了详略。
生16:我认为生12的讲述侧重于别人的观赏,字里行间也能体现出我作为大鹈鹕的自豪和喜悦,也就是体现了和谐的相互性了。
师:经过刚才几位同学的唇枪舌剑,问题真是越辩月明了。应当承认和谐是相互的,生12虽然没有从两方面突出这一点,但他就其一点起到了这样的效果,应该值得肯定,你们说呢?
生17:我还有一个不同的看法。(大家惊讶)
师:你说?
生17:我认为生12的讲述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独白,虽然他发挥了他说相声的特长,讲起来很幽默,而实际上还是不形象。
师:你的意思是?
(下面有一些学生在说)
师:正如大家所说,缺少了形象的描写。
生17:是这样的。
师:看来,缺少描写的独白,即使是相声大师来讲(大家都笑了),还是显得苍白的,所以大家讲故事,说话写文章,要能多一些描写就丰富得多了。还有人要讲吗?
生18:我是一只乌鸦,几十年前,我和我的同伴常常展翅飞翔,每到一处天空常常是黑压压的一片,几乎达到遮天避日的地步。清晨我们结着伴成群地飞向城外,在乡下觅食;黄昏,我们又结伴成群地飞回城里过夜。人们每天按我们飞进飞出的钟点劳作休息,我感到很高兴自豪。
师:对生18的讲述,你们又有怎样的看法呢?
生19:我觉得生18讲得非常好,他的观点很明确,就是给都市人作了一个生物钟。还有就是有一个词语用得很好。
师:什么成语?
生19:遮天避日。形容了乌鸦之多,给天空增添了一景。
师:生19抓住了观点和用词进行了简洁明了的分析。
生20:我觉得他的描写比较成功,比如展翅飞翔、黑压压、遮天避日、结着伴等这些词用得很形象,给人以一幅图画的感觉,像结着伴,还有拟人的色彩,这样乌鸦的形象就活了。
师:语言的描写比较成功,在这方面比刚才的讲述略胜一筹。
生21:我觉得他讲述的是几十年前的自己和同伴的故事,而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我认为他要是能结合现在,讲出其中的变化就好了。
师:为什么?
生21:因为现在的乌鸦非常寂寞惨淡,这样可以与以前的热闹景象对比,可以体现出一种对现状的悲哀。从而呼吁人们去保护乌鸦和其他的动物,与他们和谐相处。
(同学们纷纷点头。)
师:从大家的动作和神态,我能看出你们对生21的赞同。的确,讲出变化可以便于对比,便于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其实运用对比也是本文的一个特点。作者在文中为我们展示了几幅反差强烈的生活图景,你能从中找出几幅,并且分别给他们拟一个标题吗?如能说出你这样拟题的意图更好。
(大家读课文,思考。几分钟后许多人举手。)
生22:我找的一幅图景是几十年前,北京城成百上千的乌鸦\'遮天蔽地\',飞来飞去, \'成群结队\'\'叫着闹着\'的热闹景象,另外一幅是现在城市里的乌鸦大白天蹲在那里无所事事,而且也不大叫了这个悲惨景象。我给它们拟的题目分别是\'群鸦图\'和\'孤鸦图\'。主要是想通过\'群\'和\'孤\'突出两幅图景的特点。
师:语言表达自然流畅,此外,你们对他的发言有自己的看法吗?
生23:我认为\'群\'和\'孤\'是这两个题目的特点,也是这两幅图景的特点,这两个字对比强烈,联系全文,就能看出其中的变化,给人一种悲凉的心境。
生24:我觉得\'群\'和\'孤\'是从数量上来对比的,这固然是好的。但我认为\'孤\'字用得不恰当。
师:哦?为什么呢?
生24:因为书上的文字是说我的大院里有两只呆鸟,而不是一只,所以不能用\'孤\'。
生22:首先我认为两只或者再多几只相对于几十年前,已经少得多了,再说,我用\'孤\'也是一种夸张,极力说这种景象的悲惨。
(很多同学议论纷纷)
师:生24,你对生22的解释理解吗?
(点头,有学生举手)
师:生25。
生25:老师,我也是这两幅图景,但我给它们你了一个共同的标题,不知可不可以。
生22:不可以,因为题目的要求是分别拟一个标题。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呢?(大家都说不可以)今天生25发言比较积极,我们就灵活一下,改改题,好吗?
(大家都说好)
生25:我给这两幅图景拟的题目是\'乌鸦,少了\'。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25:我这个题目就是很醒目,让别人看了就会想\'乌鸦为什么会少了\'。
师:就是设下悬念。
生25:是的,这样引起别人的思考,给人类以启示。
师:那你自己能解开这个悬念,说说启示吗?
生25:就是人们太霸道了,破坏了乌鸦的生存环境。所以要保护乌鸦。
生26:我认为就是要与像乌鸦等很多的动物做朋友,和他们和谐相处。
师:很好,生25的拟题很富有创意,生26的观点很深刻。其他还有吗?
生27:我也是这两幅图景,我拟的标题分别是\'热闹乌鸦成景图\'和\'寂寞乌鸦观城图\'。
师:你这样拟的意图是?
生27:我根据第5小节中\'成群结队\'\'城里城外飞来飞去叫着闹着\'\'一飞就是乌压压的一片\' 等,可以看出一番热闹的景象。在第4小节中\'它们并不叫,呆呆地蹲着,居高临下地瞧着这忙碌的大城市……\'可以看出乌鸦是孤苦而寂寞的的旁观者形象。所以我拟了这样的标题。
师:你们对生27的拟题有什么看法吗?
生28:我觉得生27的拟题很有文采,比生25的要好,但生25的能给人警示,让人回味,不断思考\'为什么少呢?\'而生27的虽然有诗情画意但在吸引读者方面没有生25的强烈。
师:生28运用了比较分析法,着重引人入胜的角度,语言简明,很好,坐下。生29。
生29:我也是共同拟的标题。
师:可以,说说看。
生29:我给这两幅图景拟的是\'久违了,乌鸦!\'因为这两幅图景是有时间顺序的,所以用久违能体现时间的变迁,也能蕴涵作者的感情。
生30:我有点不同意他的看法,\'久违\'是久别重逢的意思,他的标题意思是以前有乌鸦,后来有很长时间没有了,现在又回来了。而文章的意思是以前乌鸦很多,但现在是很少很少了,标题与文章意思不符合。
(大家议论纷纷,表示赞同)
师:生29,你说呢?
生29:我这里的\'久违\'和课文第5节开头的\'现在,在北京,连乌鸦都久违了\'的意思是一样的,是指很久的离别了,就是离别很久了。
(大家沉思。)
师:听生29这么一说,你们是不是有所感悟呢?同样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里就会有不同的含义,因此我们平时要对语言细细推敲。
生29:我还找到另外两幅图景。就是北京城的\'连乌鸦都久违\'的现在景象和旧金山的海兽海鸟嬉戏的景象。这也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我拟的题目分别是\'都市乌鸦仅两三\'和\'海边海狮上百千\'。因为北京城的乌鸦很少,而旧金山的海狮很多,所以这个题目可以形成对比。
生30:生29是从数字上作对比,很鲜明。
生31:我觉得他这个题目一个是\'都市\',一个是\'海边\',很对仗,不仅有数量上的对比,也有地区的对比,反映出旧金山城市环境美,人与动物和谐,而北京城却让人感到悲哀了的心情。
生32:我认为\'仅\'应改为\'剩\',\'仅\'是表现的现状,而\'剩\'能突出其中的变化。
(对、对,大家表示赞同)
师:很好,能注意用词的准确,坐下。
生33:我觉得这个标题并不能反映动物的生活情态,比如北京乌鸦的呆望、寂寞、不老呱等,旧金山海狮海鸟的嬉戏等。
师:这两个标题工整对仗,有数量对比也有地区对比,体现了同学很高的拟题水平,如果能加些动物情态的词就更好了。
生34:我拟的是\'幽雅小院两三乌鸦闲观景\'和\'繁华码头海兽海鸟任嬉戏\'。我主要用\'闲\'和\'任\'表现了他们的情态。我是从什么地方,那个地方是怎么样的,有多少动物,它们的生活情景如何,几方面来考虑的。\'闲观景\'反映乌鸦的生活情况,幽雅小院都只有两三只,可见整个北京城乌鸦的稀少。\'任嬉戏\'体现海兽海鸟自由自在,与人非常亲近的情景。
师:你们对他的拟题和分析有怎样的看法呢?
生35:我觉得其中的\'闲\'字给人一种生活舒适的感觉。
(生34举手)
师:生34,有事儿您说话!(哄堂大笑)
生34:我这个\'闲\'不是悠闲的意思,而是无所事事的意思。另外我想作一个修改,就是\'海兽海鸟\'改为\'百千鸟兽\',\'百千\'与\'两三\',\'鸟兽\'与\'乌鸦\'对偶。
师:你们觉得这样改行吗?
(大家齐说好)
四、再读课文,体味语言。
师:好,作者通过这些图景的对比,倡导每座城市应该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人类应该与鸟、鱼、兽友好相处,从而提高生活环境的质量。作者从小院到北京城再到昆明、上海,以及旧金山,联想非常丰富,不仅如此,在语言运用方面也颇具特色。请你快读课文,找出你觉得最富表现力的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学生有的小声读课文,有的批注。)
生35:我找的是\'碰巧了,……简直是奇迹。\'这里可以看出小松鼠在北京城是十分稀少的,被作者喻为一宝,由此可以体现人们对都市精灵的不珍惜,甚至伤害它们,不能和它们友好相处。
师:思维灵活,分析简练。很好,坐下。
生36:我找的是\'其实,……不过多半是一只或一双。\'我是从\'光顾\'这个词来理解的,这个词一般指商家对顾客的欢迎,这里用在鸟身上,写出了作者对鸟的欢迎,并赋予了鸟以人的感情色彩,突出了鸟的可爱,也与下文的\'幸事\'照应。
师:你的分析抓住了\'光顾\'这个词,不仅有条有理,而且很全面。好,生37。
生37:我找的是\'在它最繁华的渔人码头旁,……引来无数游人驻足观赏。\'这里体现了很热闹的场面,并且与北京成的景象作了对比。表达了作者的羡慕之情。
师:好,分析比较全面,但似乎还不太深刻,你们认为呢?生38。
生38:这里热闹是因为这里的人们有保护动物的意识,所以人们很爱动物,尽量不去干扰它们的私生活。
五、反思问题,深入探究
师:由此看来,旧金山这里环境之所以热闹,动物之所以能与人融洽相处,是因为这里的人们的保护意识很强,懂得与动物友好相处。作为都市里的人,我们的意识如何呢?作者认为每座城市都应该有自己钟爱的小动物,你赞成这一观点吗?你认为怎样才能使都市拥有更可爱的动物,
生:(齐声)赞成。
生39:我认为要保护环境,加强绿化,这样动物才会到我们城市来。
生40:我认为要加强宣传,增强市民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生41:要禁止猎杀,设立保护区。
生42:不准在集市上出售野生动物。
六、总结讲话,布置作业:
   师:好,同学们都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措施,其实,与动物和谐相处,归根结底还在于我们的行动。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动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动物一起携手建设美好家园吧。今天的作业是课外阅读短文《城市听鸟》,
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发短文)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好,下课!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都市精灵》阅读练习及答案
《都市精灵》ppt课件(21页)
《都市精灵》导学案3
《都市精灵》ppt课件(11页)
《都市精灵》教案16
《都市精灵》教案15
《都市精灵》教案14
《都市精灵》ppt课件(31页)
《都市精灵》ppt课件(10页)
《都市精灵》教案13
《都市精灵》教学设计12
《都市精灵》ppt课件(26页)
《都市精灵》ppt课件(37页)
《都市精灵》导学案2
《都市精灵》板书设计
《都市精灵》《幽径悲剧》《明天不封阳台》《治水必躬亲》中心思想
《都市精灵》ppt课件(24页)
《都市精灵》导学案
《都市精灵》课堂实录
《都市精灵》ppt课件(20页)
《一个真实的故事》背后的故事
《都市精灵》公开课ppt课件10
《我是一只小小鸟》flash音乐欣赏2
《都市精灵》ppt课件9
《都市精灵》ppt课件8
《我是一只小小鸟》flash动画音乐欣赏
《都市精灵》说课ppt课件
《都市精灵》说课稿
《都市精灵》说课ppt课件
《都市精灵》教案11
《都市精灵》作业练习
舒乙《都市精灵》课文原文阅读
苏教版《都市精灵》ppt课件7
《都市精灵》同步练习(2)
苏教版《苏州园林》《都市精灵》教案及练习
舒乙《都市精灵》mp3音频朗读
《都市精灵》ppt课件6
《都市精灵》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
《都市精灵》教学设计10
《都市精灵》教案9
《都市精灵》教案8
《都市精灵》教案7
《都市精灵》教学设计6
《都市精灵》ppt课件5
《都市精灵》同步练习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