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九年级上(初三上) >>月考试卷 >>
2006年秋期九年级语文10月份月考试题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11-16


2006年秋期九年级语文10月份月考试题------黄小明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默写(8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③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守边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xiˆ)渎了职业的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了自己。
  B.在他们目光接触的刹(sh„)那间,上帝从那目光中发现了一种他所不理解的美和某种从未见过力量。
  C.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j Š)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D.读书时不可存心诘(j i†)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
  A.凭吊  断张取义  B.妖绕  恪尽职守
  C.襁褓  根深帝固  D.睿智  吹毛求疵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人们就一直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是来自人类自身,一是来自大自然。
  B.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C.听了李学生英雄事迹报告后,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D.考试失败,王哲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
5.下面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他总以为自己在绘画方面很了不起,常常在别人画画时在一旁强聒不舍。
  B.在一些贪官眼里,贪污受贿是发家致富的不二法门。
  C.王强的作文发表了,他很高兴,歇斯底里地在教室里蹦跳起来。
  D.养儿防老这一观念在有些人的心中根深蒂固。
6.李小明同学上课时突然晕倒了,老师和几位同学把个送到县医院急诊室,班主任老师让张大琨同学打电话告诉小明的家长。电话已经接通,谈话已经开始。假如你是张大琨,请接着往下说。
  张大琨:您是谁呀?
  家长:我是小明的妈妈。
  张大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长:谢谢你,我马上去。
  张大琨:再见。(2分)
二.文言文阅读(16分)
(一)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宝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宝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A.若为佣耕,何宝贵也(            )  B.等 死,死国可乎   (          )
    C.辍耕之垄上        (            )  D.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C.   项燕为楚将                    D.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秦灭韩亡魏
  9.“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有人认为,这是造成大泽乡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假如“天不雨,道亦通,不失期”,农民还会发动起义吗?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秦王谓唐睢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睢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睢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睢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睢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睢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人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10.用“/”标示下面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公 亦 尝 闻 天 子 之 怒‚虽 千 里 不 敢 易 也        乎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唐睢提出“布衣之怒”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作者写秦王说话时是“怫然怒”,而对唐睢却无任何表情、神态描写,这说明了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一诺千金
    我做女孩时曾遇上一个男生开口向我借钱,而且张口就是借两元钱,在当时,这相当于我两个月的零花钱,我有犹豫,因为人人都知道那男生家里很穷,他母亲几乎每年都给他生一个弟弟或妹妹。她留给大家的印象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腹部隆起行走蹒跚;另一种是刚生产完毕,额上扎着布条抱着新生婴儿坐在家门口晒太阳。
    我的为难令男生难堪,他低下头,说借钱有急用,又说保证五天内归还。我不知道怎么拒绝他,只是把钱借给了他。
    时间一天天过去,到了第五天,男生竟没有来上学。整个白天,我都在心里责怪他,骂他不守信用,恍恍惚惚地总想哭上一通。
    夜里快要睡觉时我忽然听到窗外有人叫我,打开窗,只见窗外站着那个男生。他的脸上淌着汗,紧紧攥着拳头,哑着喉咙说:“看我变戏法。”他把拳头搁在窗台上,然后松开,手心里开了花似的展开了两元钱纸币。
    我惊喜地叫起来,他也快活地笑了,仿佛我们共同完成了一件大事,让一块悬着的石头落了地。他反复说:“我是从旱桥奔过来的。”
    后来我才知道,他当时借钱是给患低血糖的母亲买葡萄糖。为了如期归还借款,他天天到北站下的旱桥帮菜家推车。到了第五天的拂晓,他终于攒足了两元钱,乏极了,就倒在桥洞中,本想略睡一会儿,没料到竟酣睡了一个白天和黄昏。醒来后他就开始狂奔,所有的路人都猜不透这个少年为何十万火急地穿行在夜色中。
    这是我和那个男生惟一的一次交往,但是它给我留下的震撼却是绵长深切的。以后再看到“优秀”“守信用”之类的字眼,总会联想到他,因为他身上奔腾着一种感人的一诺千金的严谨。
    据说那个男生后来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也许他早已忘记了我们相处的那一段,可我总觉得那是他走向成功的源头。
    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天降大雨,那是场罕见的倾盆大雨,我打着伞去车站接一个朋友,我们曾约定,风雨无阻。我在车站久等也没见朋友露面,倒是看见一个少年,没带伞,抱着肩瑟瑟地站在车牌边,我把伞伸过去,他感激地说谢谢,告诉我说,他在这儿等一个朋友。车一辆一辆开过,雨在伞边形成一道道雨帘,天地间茫茫一片,怎么也不我们所盼望的人。我对少年说他们也许不会来了,可少年固执地摇摇头。又来了一辆车,从车上跳下一个少年,无比欢欣地叫了声。伞下的少年一下子蹿了出去,两个人热烈地击掌问候,那份快乐是如此坦荡无愧,相互的欣赏流淌在那一击中,让目睹那画面的我感到一种灵魂的升华。
    我终于未能等到我的那份欣喜。我失望而归。却在家接到朋友的电话。她说雨实在太大,所以 ……我想说:约定时为何要说风雨无阻,完全可以说大雨取消;既然已说了风雨无阻,区区风雨又何足畏惧。不过,我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地挂断了电话。因为一个并不怎么重诺言的人,她会找出一千条为自己开脱的理由;而我更爱腾出时间想想那两个相会在暴雨中的少年。
    14.在“借钱男生”“两少年”以及“我的女友”中,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请简要概括其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写两少年雨中赴约的目的是什么?从全文看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假如你是文中“我”的女友,看到此文后,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请描写出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我”对女友失约持什么态度?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3分)
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亿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干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4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供需失衡的结果:一是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城市与工业用水挤占农业用水。目前,北方水资源开发程度已超过50%,导致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南方水网地区污水超标排放,造成水体污染;西北干旱区大量挤占生态用水,荒漠化趋势蔓延;西南山丘区坡陡田高水低,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艰巨。从全国看,水资源现状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已经明显不足。
    18.这篇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2分)
    19.从第1段中看,我国水资源十分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一段中“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一句中的“仅”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针对我国目前水资源现状,请你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的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22.文章揭示了对方什么谬误论点?什么论据?(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和“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两句话中前一个“中国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一个“中国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4.作者提出的正面论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鲁迅先生一针见血地驳斥了对方错误的观点,并宣言中国人从来没有失掉过自信力。现在时隔70余年,假使让你站在当今历史的高度,用具体的事例驳斥对方的谬论,你打算用哪几个事实?试写三个在下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0分)
   26.阅读以下文字,以“幸福”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它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次帮助,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朋友一声真诚的祝福……这都 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就像一粒粒缀在旧丝绸上的红宝石,在平实中越发熠熠夺目。幸福也“是一种语言,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请将你曾经听懂幸福语言的一次亲身体验写出来吧,让它变成一行行文字,那将是一首甜美的歌。
 
2006年秋期10月份试题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
1.(1)只恐双溪舴艋舟   (2)会挽雕弓如满月  (3)斜晖脉脉水悠悠
(4) 不求闻达于诸侯  (5)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6)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2.B   3.D   4.A   5C
6.阿姨,我是小明的同学张大琨 ,小明上课时突然晕倒了,老师和几位同学把他送到了县医院急诊室,没有什么大问题,请您别着急。
二.
(一)
7.A.你  B.同样  C.去.往.到  D.同“倡”,首发 
8.A
9.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1)会起义,从文中“天下苦秦久矣”一句可知,秦王朝的统治十分残酷,人们无法忍受,起义是必要的。(2)暂时不会起义,天不下雨,道路畅通,不会误码率期,就无杀头之忧,众人会暂时忍受痛苦,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时机也就不成熟。
(二)
10.虽千里/不敢易也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或公/亦尝闻天…)11.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12.针锋相对,显示了平民的力量,阻止秦吞并安陵。
13.说明秦王当时已理屈词穷,恼羞成怒,不得不威胁和恫吓,说明了秦王虽强大,但此时已陷入被动的处境。而唐睢却相反,沉着稳定,气度自如。
三.
(一)
14.示例:“借钱男生”信守诺言,孝敬母亲;“两少年”坚守承诺,不畏困难;“我的女友”不守诺言,畏惧困难。15.目的:(1)突出诚信的确主题(2)含蓄地批评成人的失信,不守诺言(3)赞扬孩子的真诚守信;写作手法:对比(衬托.映衬)
16.略
17.态度:责备(或批评,不满,埋怨)
 看法:(1)认同作者的态度(或否定作者的态度;或辩证地看待作者的态度)
 理由:(1)应该信守承诺,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2)应宽容地对待别人,不要过于苛责别人
   (3)自己应信守诺言,但不必对别人求全责备。(二)18.略19.略20.略21.略22.略23.略24.略25.略26.略
四.略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万店镇中心学校2017­——2018年上学期人教版九年级第二次段考试题
湖北省黄石市2018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10月月考试题
福建省南平市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重庆市江津六校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河北省沧州泊头市2018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8届人教版九年级上实践与探究(三)
宜阳县红旗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河南省郑州市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实验初中2017-2018学年人教版第一学期九年级月考语文试题卷
江西省抚州市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天津市宁河区2018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拉林一中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一次单元测试语文试卷
重庆市江津六校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联考试卷
内蒙古2017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杭州市2018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7年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二次月清语文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周测试2017年10月26日
陵江五小2018级(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广西钦州市2017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题
桐城市黄岗中学2017年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一次月考卷
昌吉州2017年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7年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9月份第一次月考(第一、二、五单元)
2016~2017学年度人教版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安阳市2017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安阳市2017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安阳市2017届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语文试卷
河南省郑州市2017届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2016~2017学年度人教版第一学期九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2017届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杭州市2017届人教版九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卷
2016~2017学年度人教版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二阶段质量检测考试试题
秦皇岛市海港区2016-2017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滨州市2017届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7届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福建省2017届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12月)月考语文试卷
湖南省邵阳县2017届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梧州市第十一中学2016年人教版九年级上10月份段考语文试卷
瑞安市塘下镇场桥中学2016学年人教版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阶段性检测
2016-2017年度天长市实验中学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7届人教版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卷
2016年人教版秋第一学月九年级语文试题
崇仁县2017届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云南省弥勒县2017届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6年秋季学期人教版九年级9月份考试语文试卷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