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教学参考 >>
于细微处求实效——关于《甘地被刺》的教学反思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9-14


于细微处求实效 
 ——关于《甘地被刺》的教学反思 
                         潘志伟 
9月17日我在高二(6)班上了一节组内自评课,课题是《甘地被刺》,教学时间为40分钟。《甘地被刺》是一则消息,报道了甘地被刺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其影响。从内容上看,文章似乎并无艰深难懂之处,可供学生咀嚼的“教学空白”也仿佛寥寥无几。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内充分发掘《甘地被刺》的文本价值,我的做法是从教学细节入手追求实效性。 
以激情导入为兴奋点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不太重视导入语的设计,他们习惯于直接进入正题。这样做的确省时省力,可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奋点,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我在讲读《甘地被刺》一文时设计了这样一段话作为导入语:历史的发展往往会伴随着流血牺牲,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王安石为了推行新法,而两度罢相;谭嗣同为了百日维新,而杀身成仁;小平同志为了坚持真理,而三起三落;林肯总统为了废除农奴制,而暗箭难防;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先驱甘地为了民族独立,而惨遭毒手。今天让我们走近甘地,了解一下这位“圣雄”被刺的真相。这段导入语用排比的手法将历史上几位伟人的相似经历联系起来,既暗示了甘地的历史贡献,又以排山倒海的气势给学生以振聋发聩之感。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很快便转移到文本上来。 
以解读标题为切入点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尤其是新闻事件的标题往往会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甘地被刺本身就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学生在第一眼接触这个标题时肯定会产生一系列的疑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你第一眼接触这个标题时头脑会闪现出什么样的疑问?学生马上像炸开了锅,有的关注凶手是谁,有的关注被刺原因,有的关注被刺时间,有的关注被刺地点,有的关注被刺经过,还有的关注被刺时的遗言和被刺后的社会反应。我将这些问题一一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因势利导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文本,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由于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因此他们在阅读文本时比平日认真了许多,积极了许多。这样不仅刺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也便于学生从整体上快速把握课文内容,可谓一箭双雕。 
   以词语落实为“双基”点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尤其是上公开课,很多老师都不太重视词语教学。他们认为词语教学一来浪费时间,费力不讨好;二来扫除语言障碍似乎显得太小儿科。其实我们分析一下学生语文基础的现状便会发现语音字形一直是学生的一个薄弱环节,解决这一问题我想除了单纯依靠学生的课外积累之外,课内积累也不容忽视,因为考试中涉及到的词语大都出自课文。细读《甘地被刺》一文便会发现文中很多词语在高考试题中均有所体现,比如易混同音词“悲痛”与“悲恸”、“爆发”与“暴发”、“流传”与“留传”,成语有“顶礼膜拜”、“忧心忡忡”、“摩肩接踵”等,多音字有“一刹那”的“刹”字,易书写错误的字有“噩耗”的“噩”字。如果我们每一篇课文都能像这样去落实词语,那么三年下来学生字词积累的数量应该是相当可观的,进入高三系统复习时也不必耗费大量时间“另起炉灶”。 
以板书设计为突破点 
好的板书不仅条理清晰,便于学生一目了然的把握文章内容,而且具有启发性,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重难点。《甘地被刺》一文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新闻的常见结构,把握新闻的“六要素”,难点是理解新闻的“倒金字塔结构”。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板书: 

  
该板书学生不仅一览无遗地揭示了这则消息的内容、结构,同时也以非常直观的形式图解了“倒金字塔结构”的特点,便于学生轻松自如地理解文章的重难点。 

以容易忽视的问题为探究点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力主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选择什么样的问题作为探究点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大都习惯于以课后练习作为探究对象,这固然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却往往容易遗漏一些“含金量”更高的探究点,其结果必然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在读《甘地被刺》一文时,有一段关于甘地遭枪击的具体部位的细节描写“三颗子弹在近距离射穿了他的身体,一颗命中右腿,一颗击穿腹部,第三颗则射透了胸膛”引起了我的兴趣,让我联想到《记念刘和珍君》中的一段文字,“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便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的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两段文字都详细描述了被害人遭枪击的具体部位,但叙述语调却有天壤之别。利用这一点,我让学生对两段文字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者在叙述语调上的差异性,学生兴致很浓。通过探究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新闻语言的特性,这种方式显然比单纯从文中抠出一个句子让学生来揣摩取得的效果要好得多。 
以作业设计为训练点 
全面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而写的能力的培养则显然滞后。究其原因,一与课堂上练得不够有关;二与作业设计的质量不高有关。有些老师设计作业缺乏选择性、针对性,往往课一讲完就随意挑选几道课后练习题让学生来写,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很盲目的。我认为高质量的作业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又要结合课堂教学的目标。《甘地被刺》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是学习借鉴新闻的“倒金字塔结构”,因此让学生模仿本文的“倒金字塔结构”写一则消息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训练点,但是写什么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由甘地被刺我联想到美国总统林肯被刺。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也是学生们崇拜的偶像之一,但林肯被刺的真相学生却未必讲得清楚。基于以上考虑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作业题:请模仿本文的“倒金字塔结构”,写一则消息报道林肯被刺的真相,可以借助网络或相关历史书籍查阅你所需要的资料。从学生作业反馈的情况来看,95%的同学都能掌握“倒金字塔结构”的写法,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能够将林肯被刺的真相叙述得引人入胜。 
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是无处不在的。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多关注教学细节,因为细节决定成败,细节能够产生思想火花,细节能给予学生更丰富的思想启迪,细节亦能在拓宽学生知识视野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教学实效。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甘地被刺》作业练习
《甘地被刺》学案
《甘地被刺》电子课文阅读
《甘地被刺》教案2
《甘地被刺》ppt课件3
《甘地被刺》课堂实录
《甘地被刺》同步练习
《甘地被刺》ppt课件2
《甘地简介》ppt课件
《甘地被刺》教案1
《甘地被刺》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