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石头城》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7-26


1、题解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石头城》是刘禹锡写的一首七言绝句,选自《唐诗别裁》,是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一首。写此诗时,唐帝国已日趋衰败,进行内宦官专权,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有所抬头。作者用此诗讽喻现实,抒情国远衰微的感叹。诗中所写的石头城,即南京。原是战国朝代梦国建的金陵城,三国时代吴国孙权重建,定为国都,改名石头城,并在此修筑宫殿,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一带。经六代豪奢,至唐朝初废弃,二百年来成为一座空城。 
2、齐诵全诗。 
指名回答:全诗都写了哪些“境”? 
(1)山围故国 
(2)潮打空城 
(3)月达女墙 
3、分组讨论:“境”所含的“意”是什么? 
境1所示:群山依然围着石头城,可旧日的繁华已空无所有,有苍茫悲凉之感。 
境2所示:潮水依旧,城却不再,一“空”字足见其凄凉;因而,潮水碰到冰冷的石壁,只会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潮水如此,人何以堪? 
境3所示:旧时的明月,仍旧钨地从城垛后面升起,“还过”一词,意味深长,说明月是见证,虽然还来,然而许多东西已不复返。 
这三境,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荣富贵的衰落不着一字,然而无景不融合着诗人故中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可见其寄意的深远。 
4、比较阅读:这首诗与李白的《越中览古》均为怀古之作,但在表现主旨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两首诗均借景抒情,但刘诗并无“只今惟有”现实之景的强调,也无对怀古内容的明点,寄情的内容通篇都溶铸在具体意象之中,诗境更浑厚深远。 
5、译诗 
群山依旧围绕在故都周围,江湖拍打城根后寂寞退回。 
淮水东边那旧时的月亮,夜深时仍然还照过女墙来。 
6、鉴赏 
这首席诗通篇都是写景,句句都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表达了作者希望当时统治者应以前车之覆为鉴的愿望。 
第一句写空城四周被山峦围绕着,它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第二句写北面的江湖拍打着空城的城根,而后带寂寞之情又默默地退回。这两句是写山川依旧,可故都已荒废。第三句写淮水的东边升起的明月悬在空中,照着今日,也曾照过昔日,是见证;经四句写今夜的月亮又逐渐移到这边来,可这里已是空城一座。这后两句与月照空城,更见“寂寞”。全诗寓情于景,感慨城墙仍在,江潮和明月不变,但石头这座古城却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感慨唐王朝也已由盛变衰,期望着唐代统治者能吸取历史教训。 
全诗的语言含蓄,意象具体,笔触凄凉,意境深远。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石头城》《越中览古》阅读练习及答案
《再过金陵》《石头城》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禹锡《石头城》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石头城》高效导学案
刘禹锡《石头城》mp3音频朗读
《石头城》《锦瑟》ppt课件1
《登高》《石头城》ppt课件1
《石头城》阅读练习及答案
《石头城》说课稿
唐诗五首《山居秋瞑》《从军行》《登高》《石头城》《锦瑟》教案2
《石头城》学案
刘禹锡《石头城》原文和译文
《石头城》ppt课件6
《石头城》ppt课件5
刘禹锡《石头城》诗歌鉴赏
唐诗五首《山居秋瞑》《从军行》《登高》《石头城》《锦瑟》教案1
《石头城》ppt课件4
《石头城》ppt课件3
《蜀相》《石头城》《锦瑟》《书愤》自读教案
《石头城》ppt课件2
《石头城》rm课文音频朗读
《越中览古》及《石头城》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