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教育中转化差生艺术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目前教育体制发展的根本任务,因而从面向少数优生的应试教育转向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必由之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而这个工作是需要我们教师的共同努力。
首先,我们要知道差生的来源,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认为差生主要来源于以下这几点:
1、社会上的不良现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风,一些不健康文艺作品的毒害,也随之而来。如各种电子游戏厅的开放,各种媒体的大肆宣传,各种文化垃圾的存在,毒害着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心灵;再加上人与人之间不正常的交往关系等,都对学生的心灵产生着消极影响,埋下了不爱学习的祸根。 2、家庭教育的失误。一般来说差生的家长是教不得法,娇严失当。有的家长过分溺爱自己的子女,视他(她)们为掌上明珠,把他(她)们当作'小皇帝'、'小公主',娇生惯养,包庇纵容,放任不管;有的家长粗暴无知,对子女报抱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动不动就施加打骂;家庭缺乏温暖,或家庭成员之间要求不一致,使子女无所适从;有的家长本身道德败坏,自私自利,甚至纵容子女贪图享受安乐,给子女灌输一些'学习无用'的思想;父母外出打工,孩子让老一辈教育,教育方式成旧而不得力;随着社会的发展,残缺家庭越来越多,也是孩子的一大障碍等。这就使本来好学的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3、学校教育上的偏差和过失。首先,这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教育为了升学,因此就要进行不断的分类、淘汰,致使一些学生丧失了信心;其次,是由于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不同,致使那些需要时间长的学生,不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时间久之便沦为差生;同时,有的教师对学生期望过高,对学生估价往往脱离学生真实情况,致使教育方法不当,或有的教师言行不一,方法简单,工作敷衍塞责,对学生态度冷淡无情,或过分讨好学生,不敢严格要求,或对学生亲疏有别,不能一视同仁,过分偏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而忽视其他较差的学生的情感等。正是教师这种不按教育规律办事,违背教育原则,不懂教育艺术,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甚至造成师生对立的做法,导致了部分差生的产生。 4、学生自身的原因。学生自身没有端正好学习态度,没有培养起吃苦的精神,不知道“瓜儿为什么苦后方甜”,不了解“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真正用意,不懂得“宝剑锋出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同时,学生思想上理解的偏差和误区,对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循循善诱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立情绪,不愿接受教师和家长的正面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习惯,而沉醉于低级趣味的东西,甚至接受完全错误的东西,知错不改,胡作非为,破罐子破摔,自甘堕落,成了名副其实的差生
由于差生形成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他们既不是天生的差,也不是永远的差,差和好、优和劣是相对而存在,并相互转化。差生是相对的,在差生中同样有出类拔萃的人才,这已被古今中外的事实所证明:举世闻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在读小学时被誉为“爱捣蛋的孩子”;达尔文读中学时,因成绩不良而被教师、家长视为“智力低下的人”;德国大诗人海涅是学校里众人皆知的后进生,教师常骂他对诗“一窍不通”;数学家巴比基和文学家玛阿特是同班同学,他俩因为成绩差常被罚站在椅子上任人取笑;大诗人拜伦在阿巴丁小学读书时,成绩也是全班倒数第一等。所以,我们要转化差生就得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我们就不能把所有差生都简单归结为“脑子笨”或“不用功”,教学中应针对差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给予不同的帮助与教育,帮学生找到他们自己的位置,善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擦痕生),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转化效果。
第二,我们教师在思想方法上要转变教育观念,用辨证的观点对待差生。对学生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我们应该相信差生并不是永远都是差的,差生也有可塑性,也有成才的可能,对差生给予帮助,树立他们的信心,从而来挖掘差生的潜力,使差生也能抬起头来走路。
第三,在转化差生的工作中,“爱”是我们教师在转化差生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如果没有爱,就谈不上是什么灵魂的工程师!也许有教师认为,我有知识,我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好了,但我们知道,学生真正获得知识的多少是靠他自己;如果老师的形象没有走进学生的心里去,学生没有认同老师,那什么章程也难以行通。所以以爱为基点,营造一个友好的氛围是我们老师从事这一工作的最基础的起点。因此,教师应该热爱学生,更应该厚爱差生,分析差生的心理,找出差生差的真正症结。大多数差生的学习成绩虽然差,但自尊心很强,往往争强好胜,喜欢显示自己,企图在同学中树立威信,但一贯遭到冷落,白眼太多,就会自暴自弃,自感落后;随有上进心,但意志薄弱,稍受挫折,便心灰意冷,失去学习兴趣。这时,他们便另作途径,如通过与别人打架、顶撞老师,以其来满足自己争强好胜的虚荣心。因此说,我们教师应带着爱心,真正走进差生的内心世界,对症下药,要厚爱差生,热情耐心地帮助差生树立信心,做差生的良师益友,改变那种“差生”常被忽视、冷落、甚至受奚落和歧视的局面。这就需要教师有一个正确的观念,改变对“差生”的看法,做到循循善诱、耐心帮助。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如同春风化雨,它的滋润可以使枯苗复苏。要在“差生”周围开成一种友爱、互助、和诣的良好氛围,让爱的暧流流进“差生”的心田。 第四,我们知道,如何一个人都有优点,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到差生的缺点,俗话说:“十个手指头还有长有短。那差生也如此,他们并非处处都差、时时都差。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有时也有一些进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随时寻找、捕捉他们身上那些闪光的东西,要肯下一番真功夫,要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寻找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当然,差生的闪光点往往是一闪而没,我们教师还没注意的时候它就被消极情绪代替了,所以要求教师要及时发现差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这样让差生比较容易受激励教育,这是转化差生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第五,古人有“因材施教”的说法,现在我们也应该这样。差生的差是多种原因导致的,所以我们要针对差生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对于因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而成绩差的学生,要坚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他们明确青少年学好文化知识是首要任务,是关系自己美好前程的大事。同时对他们的作业及时检查,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注意听讲;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多读书多背书等等。而智力迟钝、反应不灵活的差生,跟他们讲“笨鸟先飞”的道理。鼓励他们只要肯下功夫,勤奋学习,多练多读,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对那些顽皮,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坚持打持久战。上课时,让他们坐在讲台前,时时暗示,提醒这些学生集中注意力;作业时,坐在他们旁边看着做,边看边指导,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这样既能提高他们作业的质量,又能帮助他们改正拖拉,懒散的不良习气。而这些方法的实施则需要教师灵活处理与运用。
第六,差生形成是长期受不良影响或接受不正确的教育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因此在“差生”的转化工作中不能急于求成,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在转化过程中,我们不能因为暂时没有转化效果而放弃。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运用激励的方法,建立起他们的自信,从他们拥有的特长中树立他们的信心,摆脱他们心里的自卑,增强其意志力。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门艰深的艺术,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探索,不断发展创新。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搞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从根本上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在我眼里是没有差生可言的,我也不忍心学生的父母把他们送到我手里是差生,我希望尽我所能把本来是差生的学生带好些,消除差生心理的阴影,让他们在我手下的学习生活是光明的、灿烂的、被老师关爱的,从而重拾自信心,自我教育,不断上进。我相信,只要我们打破差生心中的坚冰,是可以转变差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