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向课时开炮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6-16 |
作者:江油市西屏初中 钟以平 吴白涛
联系方式:3426021 邮编:621705
夸美纽斯创设班级授课制,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后来,“一方黑土地”,“三尺讲台”,“四十五分钟”,千百年来成了学校教育的明显特征。每个人无一另外地在教室四角的厚墙内走进走出,周而复始。在这周而复始中,无数专家教授不断研究教法翻新演绎。从1924年的三段六步到发现式、问题式、三主式、领悟式。汗水心血,勇气智慧在一个世纪挑战中消融。“向45分钟要质量”成了教育者孜孜不倦地追求,四十五分钟的叛逆者呢?自然是被枪毙的“出头之鸟”。
一、撞上“铃声”的尴尬
前不久,笔者参加市中学语文课堂大赛。通过精心准备,自以为设计方案完美无缺了。那天正式比赛,导入点引人入胜,曲折点求识似渴,高潮处荡气回肠。然而正当我和学生尽情遨游时,铃声响了……后来“拖堂,无机智”成了这节课评奖的遗憾。
还有《教育导报》刊登一位青年老师的一堂众说纷纭的公开课。只上了8分钟,他宣布下课。原因是他所讲的内容学生都意想不到的掌握了……
看来,以45分钟为课时单位的课堂教学,已暴露出明显的时空弊端。
多少年来,我们在说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我们在呼唤语文的趣味性,审美性,人文性,我们却始终在45分钟的格子里打转变换。
其实,真正的语文乃是在一定的情境里进行信息捕捉和文本对话,是一种主体的、多元的、运动的、开放的体验建构。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培养语文素养,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封闭、狭小的课堂就成了束缚阻碍教学的牢房。
二 课时弊害的原因探析
从情感的角度,课时是师生情感体验的一种分割。语文学习需要特定的时空去完成特定的内容。用课时这个容器去单方面规定容量,必然存在容量或多或少时的残缺。有时刚刚带入情景,铃声一个急刹车;有时提前完成了教学任务,不得不和学生一起苦苦期盼铃声响起。特别是在处理文学教材是,当我们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一起领略那或清幽淡雅或汪洋恣肆的神奇意境时;当我们激情的投入忘情的欣赏,徜徉于熔古铸今的无边体味时。课时限制就是师生体验的路障。由于体验的时空性、个体性、创造性特点,你即使用完全相同的教学手段,也无法构建两次完全相同的体验。
从心理的角度,课时的规律性,使心理结构容易形成生物钟定势。许多老师下课从不看表,生物钟误差很小。这样,每节课讲到一定时间,生物钟提醒你,快下课了,你还能投入激情中吗?学生积极参与,生物钟提醒他,快下课了,他还能不身在曹营心在汉吗?要是下一节课是快吃饭了,或是他最喜欢的课,又怎能保证这节课的完整教学呢?
从社会伦理的角度分析,课堂教学是一种规范,也是一种束缚;是一种纪律,也是一种牢笼。是否与儒家温柔敦厚丽雅和谐在深层契合?是否是国人人性中和苟安的归流?然而,当今时代,需要求异、个性、竞争、创造。在有限的时空,我们如何去开发无限的潜能?去发展语文的综合性、实践性?
更不必说现行课时与新课程的理念的冲突。45分钟圈不住了,打破课堂时空的捆绑,开放课堂的时空已势在必行。
三 语文课时处理的方法
语文学习应优化过程,淡化结果,关注体验。应以教室为圆心,能动地向社会生活自然地辐射,引导学生直接真切地感受语文,学到必备的基础知识,养成自己的语文习惯,那么我们如何解构课时,调整新课程语文教学呢?笔者认为:
1、 能否根据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时空,对延伸性内容,如课内向课外,校内向校外。语文老师应该明白,你的语文不仅是一周五节课了,你应合理安排安排学习的各个环节,比如调查、讨论、研究、写作、排练、阅读、交流等。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创造性重组。
2、 能否根据主体学习状态调整课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过去我们只是为我们的教而教,现在我们应为学生学而教。根据主体学习状态调整课时,这也体现我们就新课程教学目标中另一个不确定、不清晰的内容。
3、 能否根据项目、活动、专题、单元为单位调整课时,这样就打破了过去的45分钟束缚。
4、 能否根据特定情景调整课时。
四 课时调整应遵循的原则
突破传统教学阻碍创新的课堂框架,使“课不像课了”很容易造成大家各行其道,随心所欲,语文不就成了冲破牢房,走向“坟墓”了吗?因此,这运用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设计语文教学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 整体性原则。即从整体处理教学活动即要对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教材等要素的地位作出考虑,又要对教学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其它因素,如教学内容物质条件,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时间和空间作出精心设计。
2、 针对性原则。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任何教学设计必须为解决当时教学内容服务,你的设计必须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和确定使用范围。
3、 操作性原则。即你的方案程序必须考虑这个过程的可操作性,避免教学方向失控,游离中心,漫无边际。
4、 优效性原则。打破课堂时空,原因是束缚了内容,和师生个性挥洒,目的是贯彻新课程理念,培养公民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开放视野。同时各学科有一定教学任务和计划。如果我们将课堂上可轻松解决的问题,被你拓展延伸到很长时间,就不能提高教学效率,反而事倍功半。
5、 渐进性原则。因为现行教学尽管暴露不足,但其教学效率是有目共睹的,可谓瑕瑜互见。况且我们想立即彻底砸烂课时框架,一挥而就是不可能解决这其中诸多矛盾的,所以目前应采取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进行部份调整处理,随着教师个人水平和能力的提高,随着新模式、新制度的摸索,方可重构语文课时。
语文教学是个众说纷纭,欲说还休的话题,笔者的考虑当然有些主观和不成熟,但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教学观念滞后,理论疲软,模式板结,方法陈陋,已严重制约了新课改,影响语文教学的根本质量。探索语文教学新模式,追求语文新境界,完善自我风格,已是吾辈崇高的使命。不日,语文教学也将重现新曙光。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