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黄生借书说》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4-22


《黄生借书说》教案
 
《多媒体教学支持系统·九年义务教育语文第八册》人教社
 

李业峰 方彩英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珍惜现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专心学习。

2.学习课文构思严密,对比鲜明的写作特点。

3.了解一些双音词的古今异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解题,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分析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书海茫茫,读书要借书,这是常有的事。当你借到一本你所需要的书时,你在激动兴奋之后,便会埋头攻读,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但对自己已有的书,虽然也是需要学习的,却缺乏那种兴奋感和迫切阅读的激情。在这方面大概大家都有所体会,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黄生借书说》就议论了这个问题,看看课文作者提出了什么看法,你和他的认识是否一致?

2.解题:

学生阅读课文注释①,教师作如下补充:

①课文标题中的“说”,是古文体中的一种,这种体裁的文章往往就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提出作者的看法,观点是“发人之所未发”的,一般以议论为主,也兼有记叙和抒情的成分。在写法上讲究波澜起伏,使人感到变化莫测。篇幅一般不长,要做到言简意赅。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策士们的游说,到唐代便扩大成为一种通用的文体。我们以前学习过的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都属这类文章。

②课文作者袁枚还有号简斋,他生活在号称封建盛世的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中过进士,做过江宁等地的知县。33岁辞官,定居南京,在小仓山筑园林,因是金陵织造园林旧址,故改其名“随园”,又因此自号“随园老人”,晚年还自号“仓山居士”,过着论文赋诗的悠闲生活。他一生喜爱山水田园,思想比较自由解放,论诗主张抒写性情,创性灵说,反对模仿古诗文的格调。认为“凡作诗文者,宁可为野马,不可如疲驴。”

③黄生名允修,贫而好读书,袁枚很器重他,也很乐意帮助他。除了借书给他之外,还支援他一部分生活用费。《赠黄生序》中说:“又虞其家之贫,有以累其能也,为羞其晨昏,而以书库托焉,成生志也。”作者对黄生的学业也深有影响,黄生原想致力考证,袁枚不赞成,希望他跟自己走,学诗文。

④古代书籍刻印不易,印数不多,得到书比现在难得多,要想博览就得靠借,但旧时没有公共图书馆,只得向私人藏书者借。由于有书的人不多,得书又不易,加上私有观念重,自然不愿借出。还由于当时书借出后损坏甚至丢失的情况也不少,旧时就流传着“借书一痴”,“还书一痴”的俗语,所以书就更难借了。正因为如此,借来的书就更能激发人们勤奋阅读。

3.教师范读课文,注意下边加点字的读音:

强(qiáng)假 惴(zhuì)惴  庋(guǐ)藏  俟(sì) 素 蟫(yín)

4.学生参阅课文注释默读课文。要求:

①进一步给生字和容易读错的字正音,初步了解文句意思。

②概括各段大意,注意课文中引号用法,说说课文是按什么思路组织内容的?

课文共5段,第一段以黄生借书说起,由于黄生来借书,引起作者对黄生有关借书读书的一番议论。这句话统领了下边第2、第3段的内容。第二段开始的引号,直到第三段结束才引号回头,表明这两段话都是专对黄生说的。

第2段先提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接着举例说明那些有书的人大都是不读书的。第3段叙述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幼时借书之难,一旦借到书,看过就记在心里;做官后有了书就让书束之高阁不读了。第4段向黄生提出一定要专心读书,一定要很快还书的希望。第5段一句话是照应开头“授以书而告之”的,并进一步对黄生表示了殷切的期望。

据此,课文组织内容的思路是先阐明自己对借书读书的看法,然后向黄生提出希望的。因此课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3段):阐明“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

第二部分(4-5段):向黄生提出“读书也必专,”“归书也必速”的希望。

5.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①这部分共3段,第1段先交代写作本文的缘由,再以“授以书而告之曰”统领下边两段内容。这里的“授以书”应是“以书授(之)”,把状语后置了。

②教师领读或学生自读第2段,参阅课文注释理解文义,并注意理解下边加点词的意思:

然天子读书者有几:然而、可是。 无论:不要说。 非独书为然:这样。 强假:勉强借的。 若业:如果已经。 为吾所有:被。 俟异日:等到。 高束:束之高阁。把东西捆好,放在高处。

这段提出论点,再用藏书者不读书的实例加以证明。可讨论如下问题:

a.作者是怎样提出课文的中心论点的?

作者运用了开门见山的方法提出中心论点,给黄生讲的第一句话就是摆出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开篇进题,毫无枝蔓。并用了双重否定句强调了作者的意思,使论点显得鲜明有力。

b.作者列举了哪些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哪些是重点写的?

作者运用了3个实例证明“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先以“七略四库”和“汗牛塞屋”极言天子和富贵之家藏书之多,继而以“读书者有几”进行反问,表明他们无心读书,有书不读。这两例是叙述的重点,语气也比较严厉。第3例以“祖父积,子孙弃”概括其他藏书者的情况,意在说明有书不读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3个实例初步论证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

c.作者为什么要由“书”讲到“物”,这对论证中心论点有什么作用?

作者由“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推开一层新意,指出向别人借的就倍感珍惜,而自己已有的便不以为然这是普遍的心理。作者把这两种不同的心态进行比较,由两种不同的心理引出两种不同的做法,前者因“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后者因是己物而“必高束焉,庋藏焉”。这样就进一步论证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

这段从社会取证说理,论证“书非借不能读也”是普遍的社会现象,是第一部分的第一层次。

③教师领读或学生自读第3段,参阅课文注释理解文义,并注意理解下边加点词的意思:

家贫难致:得到。 所览辄省记:览,阅读。辄,就。省()明了,明白。 俸去书来:薪俸。 可惜:值得珍惜。

这段文写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论证“书非借不能读”的中心论点。可讨论如下问题:

a.作者是怎样以自己的经历来论证论点的?

作者幼时好书,由于家贫无书,向张氏借,但张氏不借,饱尝了借书之难,所以一旦借到书,看过就能清楚地记在心里,因而读书效率很高,这说明借书能促使人发奋学习。到做官之后,经济条件改善了,得书容易了,“落落大满”,藏书不少,但有书反而不读了,让书布满虫丝,被虫蛀。这样一正一反,两相对照,有力地论证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论点。

b.如何理解“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这是作者本人读书经验的总结,以此告诫黄生借书不易,现在借到了书,就要珍惜少时岁月,专心读书。同时也为课文转入第二部分对黄生提出希望作了铺垫。

这段以作者读书的亲身经历,把少时借书专心读和做官后有书弃置不读进行对比,论证了中心论点。这是第一部分的第2层。

④这部分提出写作本文的缘由,提出中心论点,并用社会上的实例和作者的亲身体会阐明论点。

6.课后练习与思考:

①指出下边句中加点的双音词的古今异义:

a.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c.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②熟读课文,预习课文第二部分,说说作者对黄生提出了哪些希望?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课文第二部分。领会课文构思严密和运用对比手法说理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课文第一部分作者提出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论点,并举出社会实例和自己的亲身体会有力地论证了论点。这部分内容意在告诫黄生借书之难,教导黄生借书能催人奋发学习。现在借到了书,就应珍惜时光,用心读书。由此课文自然转向对黄生提出希望,这就是课文第二部分的内容。

2.分析第二部分:

①教师领读或学生自读第4、第5段,参阅注释理解文义,并注意下边加点词的意思:

惟予之公书:只是。 若不相类:似乎,好像,表示不肯定语气。 然则:这样看来,那么…… 读书也必专:句中助词,表停顿,以舒缓语气。

②这两段文字,作者向黄生提出“读书也必专”,“归书也必速”的希望,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可讨论如下问题:

a.作者把自己年轻时的遭遇跟黄生现在的遭遇作了哪些比较?这些比较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什么作用?

一是二人家贫无书相似,再是两人借书来读相似,三是一个往往借不到,一个能借到不相似。通过这些比较,拉近了黄生和作者的距离,使黄生更易受作者感染,接受作者的观点,听从作者的教导,专心读书。同时也突出了借书不易,让黄生知道他是幸遇作者,能够借到书,就更应珍惜时光,奋发学习。

b.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知幸与不幸”和“归书也必速”?

“知幸与不幸”这句话是要黄生以作者幼时借不到书而“形诸梦”的不幸,知道自己能借到书是非常幸运的。希望黄生懂得借书的艰难,要珍惜眼前难得的机遇,勤奋地读书。“归书也必速”表面上的意思是希望黄生能尽快把书还回来,似有吝书之嫌,但实际上是作者以此督促黄生要抓紧时间读书,要珍惜“少时之岁月”。

c.课文结尾一句话,它在结构上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作用?

课文以“为一说,使与书俱”作结,在结构上照应了课文开头的“授以书而告之”。在思想感情上则进一步表达了对黄生的殷切期望。

③这部分内容通过作者与黄生在借书读书方面的比较,说明自己遇吝书者为不幸,黄生遇公书者为幸,勉励黄生专心读书。

3.学生齐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课文以社会实例和作者自己的读书经历论证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黄生及青年人要珍惜大好的学习条件,发奋读书。

4.课文篇幅短小,但观点鲜明,说理充分,感染力强,令人信服,读来就如聆听一个长者对我们既严肃又殷切的谆谆告诫。那么课文在安排内容和运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①课文在安排内容上构思严密。作者的写作意图是教育黄生及青年人要专心读书,但他并不急于把这个意思说出来,而是开篇晓之以理,由黄生借书一事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然后展开深入的论证。先举出社会上三种藏书丰富的人不读书的情况,侧重说明有书而不能读的原因。课文还宕开一笔,由书涉物,以借物摩玩为例,写出借物者和物为己者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道出了逆境之中多思危,顺境之下易安乐的人生哲理。然后收回笔触,叙说自己的切身体会,侧重说明唯借方能读书的道理。在说透道理的基础上,又动之以情,重提自己过去借书之难,以自己的“不幸”反衬黄生的“幸”。至此才顺理成章地向黄生提出“其读书也必专”,“其归书也必速”的希望。课文还做到起句和结句相呼应,中间用“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这个抒情色彩很浓的句子承上启下,更使课文内容浑然一体了。②充分运用对比的手法说理。课文第一部分把借物(书)者“惴惴焉摩玩不已”的做法和“今日来,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的心理跟藏物(书)者“高束焉,庋藏焉”的做法和“姑俟异日观”的心理作对比;又将作者年轻时“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的急切求书心理与通籍后有书“落落大满”却让书“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的情况作对比,有力地说明了藏书者不读书和借书者读书专,突出了“书非借不能读”这一中心论点。第二部分把“张氏之吝书”跟“予之公书”作对比,由此再引出“黄生之幸”和“予之不幸”的对比。通过这些对比,寄托着对黄生的厚望。

5.思考与讨论: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书非借不能读”,作者对黄生所寄托的感情是要珍惜少时光阴,专心读书。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体会课文的中心论点,从中受到教益呢?

①对于课文的中心,我们不应机械搬用,“书非借不能读”决不是“有书不读”,而应从读书精神上去体会。作者的意思是说借书比自己有书更容易去勤读,更容易把书记在心里,效果更好,即所谓条件差反而进步快,逆境能促人勤奋。所以我们理解课文中心,就是要发扬我国古已有之的身处逆境而矢志苦读的优良传统,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自古以来,我国流传着许多苦读的感人故事,且不说战国时苏秦刺股提神、汉代孙敬头发悬梁,就以家贫买不起灯油为例,就有汉代的匡衡凿壁借光,晋时的车胤囊萤夜读和孙康映雪诵书,南北朝的江泌随月取光。这些人都身处逆境,凭着苦读精神终于成了大学问家。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苦读精神,战胜各种困难,使自己学有所成。

②作者认为自己幼时借不到书而“形诸梦”是非常不幸的,而黄生能与作者“公书”是非常幸运的,所以作者要黄生“知幸与不幸”,珍惜少时光阴,专心读书。我们现在的读书条件比起黄生来又不知要幸运多少倍,我们更应“知幸与不幸”,珍惜现在这大好的学习条件和自己的青春年华,刻苦攻读,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如果学有不成,非他人之过,自己应该多反省,知警惕。

6.课后思考与练习:

①以如何发扬苦读精神为中心,写一篇学习本文的读书笔记。

②背诵这篇课文。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黄生借书说》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题)
《送东阳马生序》《黄生借书说》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题)
《黄生借书说》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一模)
《送东阳马生序》《黄生借书说》阅读练习及作案(2018年湖南省益阳市中考)
《黄生借书说》段落精解
《黄生借书说》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黄生借书说》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送东阳马生序》《黄生借书说》比较阅读练习
《送东阳马生序》《黄生借书说》对比阅读练习
《黄生借书说》配套练习
《黄生借书说》教案6
《黄生借书说》学案3
《黄生借书说》ppt课件(13页)
《黄生借书说》教案5
《黄生借书说》教材解读
比较•探究:《读书杂谈》《读书的三种姿势》《黄生借书说》练习题
《黄生借书说》复习指南
《黄生借书说》同步练习3
《黄生借书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比较•探究《读书杂谈》《读书的三种姿态》《黄生借书说》教案1
《黄生借书说》导学案
《黄生借书说》教学设计4
《黄生借书说》一句一译ppt课件
《黄生借书说》ppt课件(21页)
《黄生借书说》教学反思
《黄生借书说》复习试卷
《黄生借书说》读后感(2篇)
《黄生借书说》学案
《黄生借书说》说课稿
《黄生借书说》课堂实录
《黄生借书说》ppt课件6
《黄生借书说》练习题
比较•探究:《读书杂谈》《读书的三种姿势》《黄生借书说》同步练习
《黄生借书说》ppt课件5
《黄生借书说》ppt课件4
《黄生借书说》同步练习2
《黄生借书说》ppt课件3
袁枚《黄生借书说》mp3音频朗读
《黄生借书说》教案3
《黄生借书说》同步练习
《黄生借书说》《论读书》教案及练习
《黄生借书说》ppt课件2
《黄生借书说》ppt课件1
《黄生借书说》译文
《黄生借书说》教案2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