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教案下载 >>课文教案 >>
议论散文两篇《窗》《门》教案1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4-20


9 议论散文两篇 

窗 

1 .课文读解。 

(1) 作者简介。 

钱钟书 (1910 — 1998) ,字默存,号槐聚,江苏无锡人。他的父亲钱基博历任清华大学、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国立蓝田师范学院等校教授,曾参与 20 世纪初的新文学和新文化运动,且著有《中国现代文学史》;学者钱穆、科学家钱学森都是出自这一家族的名人。 1910 年 11 月 21 日钱钟书出生时,伯父为他取名为“仰先”,即“仰慕先哲”之义; 1911 年他周岁抓周,抓了一本书,因此父亲为他正式命名为“钟书”; 1920 年,他到无锡东林小学读书,父亲为他起字“默存”,意思是要他少说话。 

钱钟书早年就读于教会办的苏州桃坞中学和无锡仁中学。 1933 年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 1935 年与杨绛结婚,同赴英国留学。 1937 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获副博士学位。又赴法国巴黎大学进修法国文学。 1938 年秋归国,先后任昆明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英文系主任。 1941 年回家探亲时,因沦陷而羁居上海,写了长篇小说 ( 围城》和短、法、德、俄、日、西语译本。散文大都收入《写在人生边上》一书。 《谈艺录》·是一部具有开创性的中西比较诗论。与此同时,他在上海暨南大学、中央图书馆和清华大学执教或任职。 1953 年后,他在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所著多卷本《管锥编》,对中国著名的经史子古籍进行考释,并从中西文化和文学的比较上加以阐发、辨析。 

(2) 基本解读。 

文章开头用“春天”引出“窗”这个话题,接着通过对窗于外春天的描写说明“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认为“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也就是说,屋子外的春天,只有经过了窗子的取舍和切割,阳光才显得明亮,风才有生气,鸟语才更动人。开篇就将窗于的形象和作用突显出来。 

文章接下来承接上一段的话题,进行延伸,将窗和门进行比较。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 “假如一个人能见出当下显而易见之异,譬如, Q9 区别一支笔与一只骆驼,则我们不会说这个人有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堂,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我们所要求的,是要看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 ( 《小逻辑》,第 262 页,三联书店 1954 年版 ) 钱钟书就是这样来比较门和窗的,他认为门和窗都可以作为进出口,而根本分别在于“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 “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 

最后,作者将窗比作“房屋的眼睛”,比较了窗和眼睛的共同之处: “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见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我们的内心”, “窗子许里面人看出去,同时也许外面人看进来”; “我们跟带黑眼镜的人谈话,总觉得捉摸不住他的用意,仿佛他以假面具相对”, “在热闹地方住的人要用窗帘子,替他们私生活做个保障”。最后作者将“关窗”和“闭眼”联系起来,认为“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 “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和“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文章的结尾将关窗和闭眼合在一起来写, “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予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起来先关了窗。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镇天镇夜不关的”。这一个结尾,不但为思想的探索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从全篇的结构来看,也非常完美地照应了开 

头。 文章在写法上铺得开、挖得深,横向铺陈,联想丰富;纵向挖掘,深刻厚实。结构上看似笔随兴致,仔细分析,却可见处处关联,前后呼应。 

(3) 问题探究。 

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 “关窗的作用等于闭眼。天地间有许多景象是要闭了眼才看得见的,譬如梦。假使窗外的人声物态太嘈杂了,关了窗好让灵魂自由地去探胜,安静地默想。有时,关窗和闭眼也有连带关系,,你觉得窗外的世界不过尔尔,并不能给与你什么满足,你想回到故乡,你要看见跟你分离的亲友,你只有睡觉,闭了眼向梦里寻去,于是你起来先关了窗。因为只是春天,还留着残冷,窗子也不能镇天镇夜不关的。”这一段话中包含了作者自己的看法和情感,但表现得非常含蓄,所以一直以来人们对于这一段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作者通过对窗的描写,是想表达一种既想开窗让心灵自由,而又害怕外界的纷乱的一种矛盾的心境;又有人认为作者是在针砭时弊,因为外在的环境让人极不满意,唯关窗闭眼能逃避到梦中去;还有人认为作者只是通过“窗”来表达自己对人生精深的认识,行文客观,睿智,情感性、个体性并不强。关于文章的解读是可以多角度的,哪一种理解说服力比较大,可以让学生讨论。 

 



(1) 作者简介。 

克里斯托弗·莫利 (1890 — 1957) ,美国作家。主要作品有小品文集 ( 桑迪加夫酒 ) ,小说《特洛伊木马》、 《基蒂·福伊尔》等。 

(2) 基本解读。 

门是人们生活当中最常见的事物之一,开门和关门是人们几乎每天都会做的最平常的动作之一,从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动作之中,作者却挖掘出了深刻的人生意义。在文章中,门不再只是房屋等的出人口,而是具有了深层的象征和隐喻意义:门是隐秘的象征,每一扇门内都隐藏着奥秘;门的开启,意味着一个奥秘的揭开,一种未知的新情况的出现,这种新情况可能是令人欣喜的,也可能是灾难性的,但无论怎样,开门总是包含着某种未知的情趣,表示进入一个新时刻;门的关闭则可怕得多,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所以作者认为关门是生活中最具悲剧性的动作。 

文章所有表现的思想非常丰富和深刻,从开门和关门两个日常生活的动作出发去体察社会、感悟人生,文章所涉及的人生命题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生活、职业命运、社会众生、生命况味、人生的终极思考等等。每一个命题都从门开始,而最后又会归结到门上来。因此,文章尽管内容丰富,结构却很紧凑。 

《门》全文共有 9 个自然段,第 1 段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也是全篇的文眼,即“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这一句话,可以说起了统领全篇的作用。第 2 段以日常生活为例,说明开门的奥秘。 “没有人知道,当他打开一扇门时,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即使那是最熟悉的屋子”。门里的奥秘,可能是好事,例如,修管子的工人修好了水管;也可能是让人烦恼的事情,例如厨娘的忧郁症发作了,等等。所以“聪明的人总是怀着谦逊和容忍的精神来打开他的前门”。第 3 段接着第 2 段的内容,说明在诸如接待室那样的场合,门与人们命运的关系,开门所带给人的各种复杂的感受。第 4 段说明不同的门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提出了门的意义,即“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第 5 段通过描述各种情况下的开门方式,描绘了一幅社会众生相。第 6 段集中阐释门的象征意义, “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指出门是人生的一个象征。第 7 段是全文的议论重点。这一段分别阐释开门和关门的含意,将 

门与人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开门和关门中去体味生活和生命。 “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 “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以及开门、关门给人们带来的感受, “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 “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第 8 段将开门和关门的象征意义联系在一起写,“开门和关门是严峻的生命流动的一部分”,接着进一步阐释人生就像开门和关门, “我们总是不断地怀着希望开门,又绝望地把门关上”。第 9 段是全文的结尾,作者重点提出关门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引发读者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 

(3) 精华鉴赏和问题探究。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抒写自己对人生的探讨,而要选择“门”这样一种具体的事物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 

直接抒写深刻的思想或者抽象的道理往往会令人难以理解,而如果能借助某种具体的事物表现来抒写这些思想道理,或通过某种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这样就可以使深刻的思想变得浅显易懂,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可感,同时也能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这种象征手法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 《门》就是运用了象征手法,写的是具体的“门”,表达的却是作者对社会以及人生终极的思考和感悟。只有理解了门的象征意义,才能理解整篇文章的寓意所在。 

2 .习题解说。 

(1) 第一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本题的命题意图是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 了解作者的观点。学生的回答,可以是文章原话, 也可以是自己的概括, 或者两者结合。 

参考答案: 

《窗》中的句子有: 

第 1 段:“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 “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第 2 段: “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第 3 段: “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 

第 4 段: “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 

《门》中的句子有: 

第 1 段: “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 

第 2 段: “没有人知道,当他打开一扇门时,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即使那是最熟悉的屋子 

第 3 段: “当我再一次打开这扇门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 ” 

第 4 段: “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 

第 5 段: “开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第 6 段: “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 

第 7 段: “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 

第 8 段: “开门和关门是严峻的生命流动的一部分。” 

第 9 段: “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 

(2) 第二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解读一篇课文,能够针对不同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本题涉及的论述有一定的说服力,但是文章看似矛盾的观点可能也正是事物复杂性的一个表现,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关门”意义的体悟。学生无论支持哪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 第三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本题旨在使学生体会对于同一个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和感受,从而得出不同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两篇文章的相同点是:都是议论散文,写的都是窗,都从窗出发进行联想,联系生活,抒发富有哲理性的认识。 两篇文章的不同点是:第一,视角不同。钱钟书的《窗》主要是从屋内往窗外看而生发的感受,波德莱尔的《窗》主要是从外面往窗内看所生发的感受。第二,思路不同。钱钟书的《窗 ) 主要谈哲理,谈认识;波德莱尔的《窗》主要谈感受,谈体验。第三,表达方式不同。钱钟书的《窗 ) 明白地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然后旁征博引来证明、或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文章充满知识和智慧的光芒;波德莱尔的《窗》直接描写自己的想像,抒发自己的感情,文章饱含情感和人文关怀。 

(4) 第四题命题意图和参考答案。 

本题旨在加深学生对课文关键语句和关键词语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感。 

参考答案: 

第 1 小题: “太贱了”具体指的是阳光太多;风懒洋洋的,没有生气;鸟语琐碎而单薄。这样写的好处是表意准确,用语新颖传神,而且为下文揭示“窗”的作用和意义作好了铺垫。 

第 2 小题: “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 

第 3 小题; “追求”是相对于“门”来说的, “门”是可以走出去的,因此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欲望,主动地去迫寻春光; “占领”是相对于“窗”来说的, “窗”可以打通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人们只要呆在屋里就可以享受,不用出去。 

第 4 小题:句中的“一半”具体指窗和眼睛一样,都可以看到外面,另“一半”指的是窗也和眼睛一样,从外面可以看到里面的东西。 

第 5 小题: “开门”是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 “关门”则意味着一个结束。 

第 6 小题: “牧放的马群”是指受人管束,没有自由,只有群体,没有私隐。 

第 7 小题: “最终判决的”是指最后的结果; “表白”是指表现。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从<客至>到“诗圣”杜甫的“朋友圈”》教学设计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要点
《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文本分析
课外古诗文诵读《静女》《涉江采芙蓉》课文分析
《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
整本书阅读赏析《红楼梦》中小人物刘姥姥教案
《客至》公开课教案6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故都的秋》教案1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8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21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案7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案1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19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案3
《紫藤萝瀑布》教案25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3
《扬州慢》教案8
《燕歌行》教案6
《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7
《客至》教学设计5
《台阶》表格式教案
《锦瑟》教案7
《登快阁》教学设计6
《邓稼先》教案14
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教案5
《自然选择的证明》教案3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三回教案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赏析第二回教案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教学设计2
议论散文两篇《窗》《门》同步练习
粤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窗》《门》练习题
议论散文两篇《窗》《门》教案3
议论散文两篇《窗》《门》ppt课件3
粤教版《窗》《门》ppt课件3
议论散文两篇《窗》《门》ppt课件2
议论散文两篇《窗》《门》教案2
议论散文两篇《窗》《门》ppt课件1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